活動目標:
1.了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各種連接方法,萌發(fā)探索興趣。。
2.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并能較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操作結果。
活動準備:
1.回形針、夾子、訂書機、雙面膠、固體膠、紙張、牙簽、繩子、珠子、鈕扣、插塑玩具、水果(金橘)、蔬菜(小西紅柿)。
2.游戲音樂。
活動過程:
。ㄒ唬┯螒颍赫遗笥。
1.教師:我們來做個"找朋友"游戲。音樂響起的時候,請你找個好朋友,想個動作讓兩個人連在一起或者身體碰在一起,這樣就表示你找到好朋友了。當音樂停時,堅持擺好造型,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是怎樣連成好朋友的。
2.幼兒聽音樂進行游戲,當音樂停止時,幼兒的動作也馬上停止。
3.交流:你和好朋友是怎樣連接起來的? (手拉手、背靠背、頭碰頭、屁股對屁股,等等。)4.幼兒嘗試新的連接方式,再次游戲。
小結:這種手拉手、背靠背、頭碰頭、屁股對屁股的動作就叫連接。
。ǘ﹪L試連接生活中的常見物體。
1.教師:今天我還帶來了很多朋友,它們都是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東西,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出示并簡單介紹)2.教師:這些小寶貝也想找好朋友呢,你們能幫助它們嗎?請你找2個東西試一試,想一想它們可以怎樣連接起來成為好朋友?試過之后你可以再找其他的東西來連連看。
3.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連接材料,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三)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操作結果。
1.教師:你是選用哪兩樣東西的?用什么方法把它們連接起來的?(如,我用牙簽把兩個金橘串起來;我用訂書機把兩張紙訂起來,像一本書。)2.在幼兒回答的同時強調連接的動詞,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連接方法。
。ㄋ模┙處熖岢鲆螅變哼M行第二次操作。
1.請幼兒再次探索,充分發(fā)揮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連接物成為一件有用的東西。
教師:剛才,我們用牙簽把兩個金橘連接起來,可不可以把更多的金橘連接起來,讓它變成一樣有用的東西呢。(可以)想一想什么東西連接起來也可以變出一樣漂亮的或有趣的東西?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來動手變一變。
2.教師觀察指導,并給予幼兒一些提示和幫助。
3.鼓勵幼兒大膽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分享成功的快樂。(如,"我把繩子和雪花片連接成一串項鏈…'我把牙簽和西紅柿串成一串冰糖葫蘆""我把夾子夾在一起變成了東方明珠塔",等等。)4.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許多方法把東西連接起來,象剛才用訂書機把幾張紙訂起來看上去就象是一本書,用毛線把珠子穿起來就象是一串美麗的項鏈……(五)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生活中的連接現(xiàn)象。
教師:教室里還有那些東西也是連接的?(如:電扇和墻是連接的,電話和電線連接等等)教師:那么除了教室里面的,教室外面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連接在一起的呢?讓我們出去找一找吧。
反思:
我設計這個活動的初衷是想讓幼兒關注生活中的連接現(xiàn)象,知道"連接"與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fā)幼兒觀察、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及創(chuàng)造力。
這個活動在上海、新疆兩地的教學效果都不錯。究其原因,一是提供的材料是幼兒平時生活中經?吹交蛴玫降,幼兒并不陌生;二是該活動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運用多種方法連接多種材料,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三是活動本身具有多變性,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兩地幼兒創(chuàng)作的作品各有特點,如,上海的孩子用夾子拼搭出東方明珠塔,新疆的孩子把串起來的小西紅柿叫作羊肉串或冰糖葫蘆等。孩子們對該活動都非常感興趣,他們的表達表現(xiàn)愿望都很強烈。,我深刻體會到,科學活動一定要堅持開放性原則,讓幼兒充分感知和操作。同時活動的題材必須來源于生活。既要再現(xiàn)幼兒的生活經驗,又要有所提升,這樣的活動才有價值。活動內容對大班幼兒來說比較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