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指導大班主題結構游戲時,引導幼兒嘗試從平面設計過渡到立體建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以主題結構游戲"美麗的城市"指導計劃來作具體說明。
第一階段積累知識經驗與結構經驗1)組織幼兒觀看城市里的街道、建筑、設施,并通過圖片和電視錄像豐富幼兒的有關知識。
2)鞏回幼兒已有的結構經驗,學習黏合、端點連接、復雜的排列組合等結構技能。
3)熟悉構建材料,掌握構建住宅樓、商店,欄桿,游樂園等大型玩具的方法。
第二階段:設計平面圖1)教師把幼兒所搭的城市設施畫出來,增加他們對構造的興趣,同時初步理解平面與主體的關系。
2)指導幼兒用繪畫來表示自己對城市里的街道、商業(yè)區(qū)、游樂區(qū)、住宅區(qū)的印象,鼓勵幼兒大膽構圖,根據想象設計城市的平面圖,并綜合運用已有經驗,考慮整體布局。
3)指導幼兒對作品進行評議,選擇最佳設計方案,提高活動的情趣及幼兒的設計水平。
4)分析圖紙,理解平面圖紙與立體構造的關系,分清圖中所指方位。
第三階段:根據圖紙進行立體建構1)指導幼兒選擇一份設計方案,討論如何分工合作,集體建構美麗的城市。
2)在游戲過程中,根據幼兒不同的建構水平進行指導。
3)對照圖紙分析修改,享受共同協(xié)作的快樂,評議成果,為下一次的結構游戲積累經驗。
從平面設計到立體建構的指導方式,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優(yōu)點:
1)教師通過隱性指導幫助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游戲的結果來源于幼兒自己的設計規(guī)劃,教師不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只是在活動中給予必要的支持、鼓勵和建議。
2)發(fā)展了幼兒的設計構思能力。以前提出一個主題,經常是教師通過啟發(fā)提問來引導幼兒進行構思,結果會出現(xiàn)幼兒表達不清、考慮不全面,或干脆不發(fā)言、聽候分配的現(xiàn)象,而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設計,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并能充分運用已有的經驗,教師也可了解到每個幼兒的設計構思能力,便于個別指導。
3)提高了幼兒集體建構的技能。幼兒通過集體討論選擇出較好的設計方案,然后根據圖紙進行分工,圍繞同一主題構造,此過程有助于幼兒彼此互相幫助、克服困難,從而使幼兒集體建構的技能得到提高。
--《早期教育》199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