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落實上級教育部門有關加強校園安全的文件精神,確保幼兒園師生的消防安全,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加強幼兒安全知識,本著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宗旨,切實做好防災,滅害工作,特制定本安全應急預案。通過安全演練,從中讓師生學到有關安全防護知識,達到有事不慌、積極應對、自我保護的目的。
一、演練活動內容演練活動的具體項目及注意事項(一)、消防、避震應急演練演練前的準備工作:教師要反復向學生講清如下事項。
1.發(fā)生火災時,要保持鎮(zhèn)定,切莫驚慌失措。盡快躲避到安全地點。如果在室內起火,要按消防知識,用濕毛巾或其他濕物捂住口,順墻壁、墻角弓腰等方法逃離教室。在操場上,有學校安全員和體育老師組織一次滅火器使用演練。
2.發(fā)生地震時,在教室內的學生,應立即就近躲避,身體采用臥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體盡量小,躲到桌下或墻角,以保護身體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勢:將一個胳膊彎起來保護眼睛不讓碎玻璃擊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緊桌腿。在墻角躲避時,把雙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護自己,可以拿書包或者其他物品遮住頭部和頸部。
4.臥倒或蹲下時,也可以采取以下姿勢:臉朝下,頭近墻,兩只胳膊在額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額枕在臂上,閉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老師要按預先的分工,迅速到每個教室檢查避震的情況,發(fā)現(xiàn)有采取不正當措施的,要及時糾正。
(二)、地震緊急疏散演練根據(jù)各年級所處位置及學生年齡特點,緊急疏散的具體要求是:聽到警報(哨聲)后由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組織本班學生立即蹲在桌子下面,如果在2分鐘后沒有大反應,學校再次拉響警報(哨聲),各班級應馬上按照學校規(guī)定的緊急疏散路線快速、有序地撤離教室。
疏散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地震時第一不能跳窗戶,第二不能一窩蜂似地往外擠,應在老師的帶領下,全班同學一齊有序行動,與外墻和窗戶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外墻倒塌或玻璃破碎時傷人;避開室內的懸掛物;年小體弱或殘疾的同學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離的地方,震后有秩序地撤離。
2.必須按疏散路線疏散,疏散時各班級成兩路縱隊,以免碰撞、擁擠、踩傷。
3.當堂教師負責指揮學生疏散,不得擅離崗位,有秩序將學生撤離到操場。
4.疏散過程中,要迅速,要有秩序進行,不要慌亂奔跑,不要爭先恐后。
5.疏散途中要盡量避開建筑物和電線。
6.各班學生到達集中地點后,學生要蹲下,保護頭部。演練結束后,以班為單位集隊,各班應立即清點人數(shù),并向校長報告。
(三)、演練對象及時間:
一、演練對象:全校幼兒園師生二、組織建立抗災應急領導組織。
(一)、領導小組成員組 長: 邊瑞昌副組長: 王秀艷成 員:郭 琳 張玲玉 張志聰 張明華職責:領導小組成員督促檢查所負責區(qū)域師生的活動情況,及時處理突發(fā)事件。
(二)、教室內指導組:各班級班主任職責:先進行消防演練,結束后,學生返回教室,再進行地震演練。"地震警報"發(fā)出后,指導學生進行室內避震,糾正學生不正確動作和姿勢;"地震警報"解除后,帶領學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帶"即學校操場;班主任要自始至終跟隊,密切關注演練現(xiàn)場,維護活動紀律,防止意外發(fā)生。
(三)、疏散線路沿線工作組疏散組職責:合理調節(jié)學生疏散的進度,特別是防止過度擁擠造成踩踏事故。處理學生疏散過程中的突發(fā)事件。
(四)、操場上安全地帶組:職責:組織各個班級疏散出來的學生隊伍有秩序地集合。
五、演練程序(一)、啟動程序:組長發(fā)出準備口令,請班主任做好演練前的準備。
(二)、教室內應急避震演練1.信號員發(fā)出"地震警報"信號(短促哨聲)2.上課老師(演練時為班主任)立即停止授課,轉而成為教室演練負責人,立即告知學生"地震來了,不要慌",并指揮學生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課桌旁,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并盡可能用書包保護頭部;最后一排靠里的同學要面向墻,蹲在墻角處。演練時間為1分鐘。
3.1分鐘后,信號員發(fā)出解除"地震警報"信號。
4.學生復位,老師告知學生,地震已過,現(xiàn)在撤離教室,進入緊急疏散演練環(huán)節(jié)。
(三)緊急疏散演練1.學生要在老師帶領下有秩序從教室內撤離,并按照預定的疏散路線,迅速撤離到事先指定的地點。
2.當信號員發(fā)出解除"地震警報"信號(一聲長哨)后各班整理隊伍,準備解散,回到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