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是兒童接受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培養(yǎng)個性的重要時期。從小以正確的教育來影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不僅非常重要,也是可能實現的。幼兒道德教育在幼兒園教學中占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教師根據幼兒道德教育的任務,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幼兒品德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最近我大量閱讀各種教育刊物,從中汲取好方法、好思想,使我樹立起新的德育觀念,從而促進幼兒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在本學期的工作中,我從以下幾點入手,進行并提高了幼兒的思想及養(yǎng)成教育。
一、將德育觀念滲透于幼兒一日活動中,隨時隨地進行教育日常生活對幼兒的品德形成有多方面的影響,并且還為幼兒行為的反復練習與實踐提供機會。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guī)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想結合,針對幼兒接觸過的各種事情,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我們要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使幼兒在具體的行為中,逐漸萌發(fā)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比如,有的孩子幫助別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戲時玩具或頭飾主動讓給別人,孩子偶爾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教師和父母要善于抓住這些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好的典型,對于那些搶別人東西、打架、罵人的孩子隨時進行用建議的方式引導、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引導幼兒養(yǎng)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凈化孩子的心靈。
二、充分利用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積極有效的滲透德育教育本學期許多教材內容,如故事、兒歌、歌曲、以及一些常識、計算等教材本身都具有明顯的思想品德教育意義,恰當的運用這些材料,也可收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效果。例如:設計一些"幸福一家人"、"送小鳥回家"、"給老師或者媽媽送賀卡"、"做孝敬老人的好寶寶"等有意義的活動,就可以自然的滲透一些保護環(huán)境,團結友愛,尊敬長輩等教育。一堂課,一次活動結束了,我每次都根據活動內容把含有德育教育內容的知識進行小結,把德育教育延伸于下節(jié)課或日常生活之中。
三、做好家長工作,家園共建促教育。
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不能單靠幼兒園一方面的努力,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兒園和社會各方面都要加強對幼兒德育的教育,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我們通過成長檔案、家長園地、家長會、及家園聯誼活動來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