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ppt多媒體課件總共8頁,請往下拉點(diǎn)擊下方按鈕進(jìn)行下載。
古人劃一晝夜為十二時辰,分別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個時辰相當(dāng)于今日的兩個小時。以圭表或銅壺測得時辰,便擊鼓報時,以便讓民眾知曉。但鼓聲傳的范圍有限,齊武帝( 483 年- 493 年)時,為使宮中都能聽見報時聲,便在景陽樓內(nèi)懸一口大銅鐘,改為只在晚上擊鼓報時,首開先河。為了使鐘聲傳播更遠(yuǎn),除了銅鐘越鑄越大之外,還建較高的鐘樓,與鼓樓相對,朝來撞鐘,夜來擊鼓。 因?yàn)?ldquo;晨鐘暮鼓”這個詞條,諧音:臣忠目古,很多人以為寺廟是早上敲鐘晚上敲鼓。其實(shí)不然,不論早晚,寺廟都既要敲鐘又要擊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鐘后擊鼓,晚上是先擊鼓后敲鐘。這是詢問了寺廟的高僧后得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