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質(zhì)和行為。
2.初步學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愿望。
活動準備
1.課件:濤濤、嬌驕、牛牛的故事。
2.幼兒用圖片人手一份(上面畫有關于幼兒任性的幾種行為),筆人手一支。
3.爸爸媽媽的一封信。
活動過程
1.以"小客人"來做客為由,引起幼兒興趣。
指導語:今天,我們班來了三位小客人,他們是濤濤、嬌驕、牛牛,他們帶來了他們的一些小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觀看課件:濤濤、嬌驕、牛牛的故事。讓幼兒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行為。
指導語:濤濤、嬌驕、牛牛這樣做對嗎?為什么?他們是什么樣的孩子?什么是任性的孩子?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某樣東西或想做某件事情時,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非要達到目的不可,一但目的沒達到就大哭大鬧,不聽大人的勸告。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是大家不喜歡的孩子。
3.組織幼兒進行談話討論,引導幼兒學會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1)教師引導幼兒對濤濤、嬌驕、牛牛的行為進行討論,知道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指導語:濤濤、嬌驕、牛牛應該怎樣做才對呢?
教師在幼兒討論怎樣做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明白要做一個聽從勸告,懂道理的好孩子。
。2)教師讀家長的來信,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生活中出現(xiàn)的任性行為。
指導語:在生活中,你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嗎?爸爸媽媽給我們寫了一封信,我們一起來聽聽爸爸媽媽是怎么說的。
教師朗誦信地內(nèi)容,鼓勵幼兒仔細傾聽,并正面引導幼兒,自覺做一個不任性的好孩子。
4.組織游戲:誰對誰不對。鞏固幼兒對任性行為的認識。
指導語:圖片上的小朋友做得對不對呢?請你們給他們畫上笑臉或者哭臉。
教師出示圖片,鼓勵幼兒根據(jù)圖片上的行為判斷對錯并畫上相應的笑臉或哭臉。
小結:小朋友們漸漸的長大了,就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當我們的想法和爸爸媽媽們的想法不一致的時候,不能用大哭大鬧來達到自己的要求,而要學會做一個懂道理、會聽勸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