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設計:
中班幼兒認知活動的具體形象性和行為的有意性明顯發(fā)展,能依靠表象進行思維,認知活動的概括性使幼兒對事物的理解增強,但仍顯表面化、膚淺化。因此,木次活動選擇的內容是圖數守恒中的一個內容: 7 以內數的守恒,旨在讓幼兒在游戲中愉快地學習數的守恒,通過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體位置發(fā)生變化,總數不變的數現象。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中理解數的守恒,使幼兒對數的守恒有初步的概念。
活動目標:
1.能不受物體大小、顏色、形狀以及排列形式的影響,感知7以內物體的數量。
2.學會點數的方法,提升目測點數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數字1-7。
2 材料準備:PPT課件、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談話激趣,引入活動。
(1)圖片導入,激發(fā)活動興趣。
指導語:海底世界要舉行音樂舞會啦!你們看看舞會上都有誰來?
。2)講述規(guī)則,引出活動。
指導語:參加舞會有個要求:每組要有兩對小動物參加,而且他們的數量要一樣多。現在跟老師一起看看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舞會了。
2.利用PPT,學習判斷7以內的數量(1)感知數量多少與大小無關指導語:第一組來參加舞會的是什么小動物?這兩隊的烏龜有什么不一樣?
(引導幼兒用數一數,比一比的方法)指導語:剛才有的小朋友說大烏龜的數量多,有的說大烏龜的數量比較少,到底誰多誰少,大家來幫忙數一數,小烏龜有幾只?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大烏龜有幾只?我們也用數字5來表示。
小結:大烏龜有5只,小烏龜也有5只,雖然它們的大小不一樣,但是它們的數量一樣多,所以都可以參加舞會。
。2)感知數量多少與形狀無關指導語:小魚也成群結隊的游來了,上面這組的小魚叫什么?下面這組的小魚叫什么?(引導幼兒感受上下兩邊小魚形狀不同)指導語:三角形的多彩魚有幾條?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長長的小丑魚有幾條?我們也用數字7來表示。
小結:三角形的多彩魚有7只,長長的小丑魚有7只。雖然它們的形狀不一樣,但是它們的數量一樣。他們都能參加舞會。
。3)感知數量多少與顏色無關指導語:下一組入場的是誰呢?左邊的水母和右邊的水母看起來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幼兒感受水母顏色不同)指導語:水母說:"我們是按要求來的。"請你們分開來數一數綠色水母有幾只?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粉色水母有幾只?我們也用數字6來表示。它們是不是一樣多?
小結:原來綠色水母有6只,粉色水母有6只,雖然它們的顏色不一樣,但是它們的數量一樣。它們都能參加舞會。
。4)感知數量多少與排列方式無關指導語:音樂舞會開始了,第一個表演節(jié)目的是小章魚。它們隨音樂翩翩起舞,不停地變換隊形,(引導幼兒感受左右兩邊章魚隊形不同)它們一會變成一字型,一會變成人字形。數一數一字型的章魚有幾只?人字形的章魚有幾只?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小結:一字型的章魚有7只,人字形的章魚有7只。雖然章魚排的隊形不一樣,但他們的數量一樣。
總結:無論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排列順序不同,兩隊只要數量相同,都可以用同一個數來表示。
3.操作小動物圖片,鞏固7以內數量的等量判斷。
(1)介紹材料第一組:根據數量一樣,判斷入場資格。
指導語:這些來參加舞會的小動物哪兩隊可以參加嗎?請你把它們找出來用打"√"表示。
第二組:看數貼螃蟹。
指導語:兩隊的小螃蟹數量要一樣才可以一起參加舞會,請你把走丟的小螃蟹找回來。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指導。
。3)交流驗證,檢查操作結果①請個別幼兒進行交流②引導幼兒用數一數、比一比的方法檢查操作結果。
。4)小結:一些大小形狀不同、顏色不同或者排列不一樣的東西,可以用數一數和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知道他們的數量是不是一樣了。
4.活動結束小朋友們,小動物今天很喜歡和你們一起做游戲,如果你們還想找它們一起玩,老師把這些材料投放到數學區(qū),你們可以繼續(xù)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