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系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千年難解的問題,雖然現(xiàn)代人思想逐漸開放,但婆婆與兒媳之間相處矛盾仍然存在。
案例
甜甜是個性格開朗的人,平時跟誰都處得來,按理說結(jié)完婚后應該不存在婆媳矛盾,可事實并非如此。
在結(jié)婚之前,甜甜就想著在與人相處上基本不存在問題,一定能把婆媳關系處理得如魚得水,于是就沒有反對婚后與公公婆婆同住。
為了拉近與婆婆之間的距離,甜甜平時一口一個媽叫得不知道多甜,發(fā)工資了還特意給婆婆買新衣服,家務活也搶著做。
她以為只要自己真心對婆婆好,兩個人就可以親如母女,和諧共處,但有些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不當母女不做敵人,新型婆媳關系這樣處,兒媳不委屈婆婆也不受氣不當母女不做敵人,新型婆媳關系這樣處,兒媳不委屈婆婆也不受氣
有次甜甜下班回來,正好聽見婆婆跟小區(qū)里的幾個阿姨閑聊,她悄悄湊過去聽了一會,居然發(fā)現(xiàn)婆婆在吐槽,說她花錢大手大腳,一個月沒賺多少錢全都花光了。
甜甜聽到這話心里委屈得不得了,她忍住不跟婆婆起沖突,默默回家去了,從那以后,她再也不亂給婆婆買衣服了,有意無意地在疏遠婆媳關系。
經(jīng)過這件事,她也想通了,婆媳永遠做不了親如母女,還是保持一定距離比較好,這樣矛盾還能少一些。
不當母女不做敵人,新型婆媳關系這樣處,兒媳不委屈婆婆也不受氣不當母女不做敵人,新型婆媳關系這樣處,兒媳不委屈婆婆也不受氣
心理學家曾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做過分析,如果兩個人之間存在血緣關系,他們之間是直接的“應有之情”,是原本就長期存在的,無需付出成本維護。
而婆媳之間的感情是“真有之情”,是由于某種契機而聯(lián)系在一起的,原本并不存在,因而需要高成本進行維護。
所以要想婆媳相處融洽勢必,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去理解包容、互相磨合,才能維持得比較穩(wěn)定,一旦雙方互不相讓,就容易滋生矛盾。
不當母女不做敵人,新型婆媳關系這樣處,兒媳不委屈婆婆也不受氣不當母女不做敵人,新型婆媳關系這樣處,兒媳不委屈婆婆也不受氣
生活中幾種常見的婆媳關系,你家屬于哪一種
1、互不干涉
現(xiàn)在的很多年輕人都太愿意跟父母同住,尤其是結(jié)婚后,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小家,免了婆媳關系的麻煩,也省了不少事。
在這種家庭中,一般都是年輕媽媽自己帶孩子,基本不怎么與婆家來往,外人看起來似乎會覺得比較疏遠,但確實減少了婆媳矛盾,彼此能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
不過少了婆婆幫忙搭把手,兒媳婦就要承擔獨自帶娃的重任了。
2、朝夕相處
這種相處模式下的家庭關系一定是矛盾頻發(fā),問題不斷的,因為年輕人和老人之間不僅在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甚至育兒理念上有所不同,金錢觀和消費觀也很難一致。
每天同住一個屋檐下,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成為引發(fā)婆媳矛盾的導火索,有了孩子后,問題只會更多。
3、情同母女
這種關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嗎?幸孕姐認為,確實存在,但比較少見。
能把婆媳關系處成這樣,需要婆婆和媳婦之間有足夠的默契,雙方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互相理解包容,而且還要性格相投,志趣一樣。
只有真心實意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女兒和媽媽,才能有這種關系的存在。
“新型婆媳關系”正在悄然流行,老人表示很開心
在以上幾種婆媳關系以外,新衍生出了這樣一種相處模式,即相敬如賓,大局為重,人們之稱為“新型婆媳關系”,顧名思義,就是婆媳像客人一樣相處,不當母女也不做敵人,疏離而客氣。
比如,婆婆幫媳婦帶孩子,媳婦就要買東西作為回禮,雖然看起來有些生分,但卻是一種最安全、矛盾最少的相處方式,兒媳不委屈婆婆也不用受氣。
既然做不到像親母女一樣親密無間,不妨就保持客人一般的和氣,雖不夠親近,但能最大程度避免婆媳矛盾,何樂而不為呢?
關于新型婆媳關系的流行,幸孕姐隨機采訪了一對婆媳,聽聽她們怎么說:
婆婆美娟:“我們家就是這樣的關系,不跟兒子媳婦同住,但他們每周過來吃一次飯,我周末幫他們帶孩子,平時媳婦給我買幾件衣服,我都開心得不行!”
媳婦婷婷:“其實這種模式真的能免去很多矛盾,我與婆婆就跟親戚一樣相處,偶爾過去吃吃飯,送送節(jié)禮,關系不遠也不近,彼此客客氣氣的,沒什么不好!”
看來這種方式確實正在被大眾所接受,俗話說,距離產(chǎn)生美,婆媳關系也一樣,太遠顯得生疏,太近又容易產(chǎn)生矛盾,不如就像待客一般,彼此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