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給寶寶洗澡并不麻煩,但是也要注意局部的清洗,包括小pp和脖子下面,尤其是小pp,每次拉粑粑之后,用濕紙巾從上往下擦,女寶寶千萬注意不要把粑粑粘到前面的地方,之后用清水洗pp,洗完后用紗布沾干晾一會,保持pp干爽就不會紅pp的。注意不要用紗布搓皮膚,一定沾著擦,小孩子的皮膚薄,總使勁擦也會紅pp 給寶寶洗澡時會避開肚臍的地方,洗澡后用脫脂棉簽消毒肚臍周邊,晾干再把肚子那兒的扣子扣上,注意千萬不要把結痂的地方碰掉。
臍帶護理
嬰兒生后斷臍,殘端很快干燥呈蘑菇樣,遮住臍帶根部,致一些分泌物不易排出,造成局部感染,出現黃色/血性分泌物。每日清理新生兒臍帶殘端,不是僅局限表面,應清理到臍帶根部。由于臍帶殘端已失去神經控制,因此清理時不會出現疼痛。一般兩周左右臍帶會脫落,脫落后,再堅持清理幾日。
護理方法:洗澡后要將臍帶周圍的水吸干,可用75%的酒精消毒臍帶部位;不要將尿布蓋在臍部上,勤換尿布,防止尿液污染臍帶。如果臍帶脫落后傷口不愈合有滲血或膿性分泌物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yī)院治療。
黃疸
很多母乳喂養(yǎng)嬰兒,新生兒黃疸可持續(xù)1-2個月。只要生后不是病理性黃疸,黃疸水平不超過15mg/dl甚至是17mg/dl,就沒有必要過分緊張。嬰兒的黃疸水平是否需照光的指征與生后天數有關,不要因為存在不嚴重的黃疸,就輕易暫停母乳喂養(yǎng)、輕易接受不該接受的配方粉、輕易服藥退黃。
很多黃疸指數超過17mg/dl,醫(yī)生會建議考慮光療,推廣照光治療新生兒黃疸很重要。醫(yī)院內可進行光療但需住院,對不嚴重者,醫(yī)院將光療毯租給家長,就可進行家庭光療。這既可減少住院費用,又可照光治療,還可在家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
不要認為新生兒出現黃疸就 一定應該停止母乳喂養(yǎng),換成配方粉;更不能認為配方粉在嬰兒早期可預防黃疸、利于體重增長。新生兒黃疸的主要原因是生后紅細胞破壞增多(因胎兒期處于高紅細胞水平)、肝臟功能不成熟、腸道排泄慢等原因所致。照光、增加喂養(yǎng)都會有效,光療是非常安全的方式。多吃奶,多排便,也可促使膽紅素快速排出體外。
痘痘與疹子
新生兒臉上出現的痘痘,既與捂熱有關,也與來自母親的激素有關,稱為新生兒痤瘡。建議保持嬰兒面部干爽,適當使用嬰兒潤膚露,也有幫助。
新生兒身上紅色、高出皮膚的紅疹應是新生兒紅斑。分布于軀干或四肢,不伴癢感,與干燥空氣、浴液等刺激有關。嬰兒生前泡在羊水中,生后暴露于空氣中,皮膚受干燥刺激。胎兒身上覆蓋一層胎脂,能很好保護皮膚,生后不需立即用浴液將其去除。新生兒紅斑多于3-7天自行消失,不需藥物治療。
嬰兒的皮膚非常嬌嫩,容易出現紅疹。出疹的原主要因與局部過熱、不透氣有關。母乳喂養(yǎng)時嬰兒臉部與母親乳房緊密接觸,喂養(yǎng)后就容易出現熱疹。喂養(yǎng)后用柔軟的紙巾或毛巾擦拭嬰兒臉部,可減少紅疹出現。
濕疹又稱為特異性皮炎,其表面粗糙,基底發(fā)紅,伴有脫屑和滲出,主要因為寶寶自身皮膚太嬌嫩的原因。輕微的濕疹,每天清洗后涂抹嬰兒保濕霜,每天多涂兩遍。嚴重的請就醫(yī),大夫會給開藥膏,遵醫(yī)囑使用。
治療嚴重尿布疹的最好方法保持局部持續(xù)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清水沖洗臀部,盡量不用紙巾或軟布去蘸干,多晾一晾,保持干燥。
包括新生兒在內的1歲以內嬰兒由于頸部相對短,頸部皮膚特別容易出紅疹、潰爛、脫皮,局部有異位,甚至感染。保護頸部干燥是非?焖儆行е。比如:鼓勵孩子清醒時扒著、用吹風機低檔熱風吹頸部皮膚等。
腸絞痛
生后3周至滿4-6個月內的嬰兒最常見嬰兒腸絞痛。主要是胃腸發(fā)育不成熟,配方粉喂養(yǎng)兒更多見。表現腸脹氣、易哭鬧、睡眠不安、易打嗝/吐奶、排便費勁但大便不干、喜抱/趴著但不喜平臥、排氣多但生長正常。與驚嚇、缺鈣等無關。有效治療方法:家長不要過于緊張;多趴著;西甲硅油口服(遵醫(yī)囑)。
6個月內嬰兒不明原因哭鬧,特別是定時哭鬧,應首先考慮嬰兒腸絞痛。此間,進食正常,往往因哭鬧引起家長錯誤認識為頻繁饑餓致使喂養(yǎng)頻繁,出現生長正常,常超重。這種現象為生長問題,西甲硅油、益生菌有明顯緩解作用,"等待"是必須的。
如果因對嬰兒腸絞痛認識不足,已經出現喂養(yǎng)過頻引起的生長過快,可通過讓嬰兒俯臥、順時針按摩腹部、口服西甲硅油等方法,減緩嬰兒劇烈哭鬧的機會,以減少喂養(yǎng)次數。再有,鼓勵孩子多趴著,即可減少腹痛機會和減輕腹痛程度,也可增加嬰兒運動量,還可利于全身肌肉協調性,促進大腦發(fā)育。在大人看護下,即使不足3 個月的嬰兒也可趴著睡覺。
白天需要頻繁喂養(yǎng),可能與腸絞痛有關。家長可以適當讓孩子趴著,這樣既利于嬰兒排氣,也利于緩解腹痛。頻繁喂養(yǎng)就有可能造成大便偏稀和泡沫多。這應與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受無關。
對4-6個月以內的嬰兒,包括新生兒在內,出現睡眠不安,陣發(fā)哭鬧,頻繁"饑餓"等現象,應考慮嬰兒腸絞痛。原因與胃腸發(fā)育不成熟有關,其中對牛奶不耐受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多趴著可緩解腹痛,西甲硅油和益生菌也可部分緩解腹痛。對于配方粉喂養(yǎng)的嬰兒換成部分水解配方會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