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看著短視頻,會有一些寶寶玩著玩著突然一大口奶噴了爸媽一身,寶寶仍是一副無辜的表情,旁人看來也許覺得畫面有趣,但寶寶吐奶卻是無數(shù)新手爸媽的噩夢。
天知道讓孩子吃點奶是多么不容易,結果“一吐回到解放前”,要幫寶寶收拾衛(wèi)生倒是其次,爸媽最擔心的問題,是頻繁吐奶會不會對寶寶身體造成傷害。
2個月寶寶頻繁吐奶,這是娃生病了嗎?
佳佳當媽后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可能照顧不好小孩,特意把婆婆接來一起生活。寶寶吃奶、哄睡等日常照顧都有人分擔,佳佳覺得輕松不少。
寶寶一直被照顧得很好,月子里只吐了幾次奶,但是佳佳一直堅持給孩子拍奶嗝。寶寶兩個月后,吐奶卻越來越頻繁。
有時剛抱起來就是一大口奶水溢出,別人看著這種情景可能會覺得有些不適,但當媽的卻滿是心疼,更擔心孩子會因此餓瘦了,因此更頻繁喂奶,陷入喂了吐、吐了喂的惡性循環(huán)。
明明一次不落地給孩子拍嗝,為什么還會這樣?對于這種情況,一向有經驗的婆婆也說不清。
嬰兒吐奶很常見,1~2個月的孩子最嚴重
吐奶是新生兒常見現(xiàn)象,通常在出生1~2月時最為嚴重,隨著消化功能逐漸完善,在6~12個月會自行消失。
寶寶吃得飽飽的,突然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吐出一口奶漬,有時是隨著奶嗝吐出,有時一動就是一大口,有時玩的正高興,就噴在媽媽身上了,看起來毫無規(guī)律可言。
應對吐奶,媽媽們都會盡心盡力地給孩子拍奶嗝,哪怕自己困得意識模糊,也要聽到嗝聲才罷休,但為什么效果卻并不明顯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為什么會吐奶。
寶寶會出現(xiàn)吐奶現(xiàn)象,是由生理特征決定的
1. 胃部特征決定
成年人的胃呈豎立狀態(tài),胃容量大,連接食道的“閥門”也很緊,而寶寶的胃卻是橫向的,與食道連接處也很松,奶水本就是液體,非常容易不小心“流”出來。
2. 自我保護機制
如果寶寶在吐奶時,沒有其他不適癥狀,且吐過后神情顯得比較輕松,就不必過于緊張。
可能是寶寶吃的太撐,消化不動,或是胃里空氣太多,吐出來一些寶寶會更好受,這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
3. 喂養(yǎng)方式不當
有時寶寶吃奶方式不正確,吃進去太多空氣需要排出,或是寶媽拍嗝手法不到位,都會加重寶寶吐奶的頻率。
拍奶嗝卻不見效果,加上這兩點會好很多
首先要學會喂奶后拍嗝:每次寶寶吃過奶后,都需要給寶寶進行拍嗝,千萬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寶寶腸胃積攢過多空氣,會加重吐奶、腹脹、消化不良等癥狀。
除此之外,做到這兩點,寶寶也會好很多。
1. 喂奶前做好準備
因為寶寶已經吃進去的奶水很容易流出來,我們就要在寶寶吃奶之后,盡量減少移動,在喂奶之前,先把寶寶其他換尿布等需求檢查一遍,盡量讓寶寶保持平靜,哭鬧狀態(tài)下會吞咽更多空氣。
2. 喂奶時抬高上半身
為了防止奶液倒流,在喂奶時及吃過奶后,可以在寶寶身下用被褥疊成上高下矮的緩坡,抬高寶寶上半身,但注意不要讓孩子過早使用枕頭。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一歲以后再給孩子用枕頭。澳洲政府則認為兩歲以后給孩子用枕頭也不遲。
給寶寶拍嗝,寶媽都應該注意的小細節(jié)
1. 手握空心
給寶寶拍嗝的姿勢多為豎抱,用一只手輕拍寶寶后背,除了注意力度,還有注意拍嗝的姿勢。手要蜷縮成五指并攏的爪狀,輕輕叩擊寶寶背部,不要過于用力,也不要觸碰到寶寶后腦。
2. 頭抵肩膀
在寶寶不會抬頭之前,脊柱沒有支撐力,媽媽要在肩膀墊一塊方巾,讓寶寶側過頭,輕輕靠在肩膀上,給他一個支撐力。
3. 注意時間
不要喂完奶后立即拍嗝,而是靜等10分鐘,奶液已經全部流進胃里以后再抱起孩子。當聽到寶寶打出奶嗝后,就可以把寶寶放下了。
給寶寶喂奶要堅持“少量多次”原則,不是寶寶吃得越多越好,這樣反而會為腸胃加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