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燒傷住院病人,30%~50%是13歲以下兒童。其中以學齡前兒童居多,0~3歲幼兒更是高危人群。水、火等生活燙傷是孩子受傷的主要原因。
本報訊 “燙燙小魔鬼都藏在哪些地方?”“怎樣才不會被燙到?”……夏季衣物單薄,又是燒燙傷高發(fā)的季節(jié),如何讓小朋友學會自我保護以及應急傷害處理?近日,省衛(wèi)生廳、省燒傷中心、福建醫(yī)大附屬協和醫(yī)院組織燒傷科的醫(yī)護人員,將燒傷急救知識科普宣傳帶進了幼兒園。
在廣廈幼兒園和福大幼兒園的活動現場,省燒傷外科學會主任委員、協和醫(yī)院燒傷科主任吳伯瑜等醫(yī)護人員,通過多媒體播放、掛圖、趣味游戲和有獎問答等多種形式,教會小朋友們遇到燒燙傷時如何處理。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宣教方式,讓小朋友們很快就掌握了最基本的預防燒燙傷知識。
專家稱,燒燙傷是兒童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但又是可防控、可治愈的。若現場急救方法不當,常導致燒傷加重,甚至貽誤搶救時機。因此,在小學、幼兒園中開展燒燙傷急救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兒童現場救治意識和能力非常重要。
吳伯瑜建議,有關部門應將“燒燙傷防治科普宣傳”作為防災教育的內容,納入學校課程統(tǒng)籌安排;對各小學、幼兒園的專兼職衛(wèi)生保健人員分批進行燒燙傷急救培訓,讓他們回學校后再把相關防治知識傳授給所有學生;編印教材,以各地燒傷外科專業(yè)單位為依托開展宣教工作。
這兩個習慣 最要不得……
洗澡時先放熱水燙傷不少寶寶
瑤瑤(化名)才三歲,剛吃過晚飯,就跑到房間去堆積木了。媽媽準備放水給這只“小花貓”洗個澡。
媽媽習慣性地要把熱水放好了,再兌涼水。她還特意看了一下,確認寶寶不在身邊,這才起身到浴室外去拿衣服。
才轉眼的工夫,就聽到浴室里傳來哭喊聲。媽媽飛奔過去,發(fā)現瑤瑤在熱水盆里踢騰,她不知什么時候跑進浴室、滑進了浴盆。媽媽把瑤瑤抱出來的時候,孩子大半個身子已經通紅。送進協和醫(yī)院燒傷科,醫(yī)生發(fā)現已有45%的面積被燙傷。
“一晚上接了3個被洗澡水燙傷的3歲幼兒!”協和醫(yī)院燒傷科陳昭宏副主任醫(yī)師說,洗澡先放熱水,這個壞習慣燙傷了不少幼兒,因為這時候的孩子活潑好動,走路又不穩(wěn),浴室地面又滑,所以很容易跌倒在浴盆里。
家長們要注意,洗澡的時候切記:先放涼水再放熱水!
桌上一杯熱水竟要了孩子的命
3歲的小安(化名)玩得又累又渴,就向奶奶要水喝,暖瓶里的水太燙,奶奶倒了一杯,放在餐桌上,還交代小安,“涼了再喝!”奶奶忙著去收衣服,就把小安自己留在了客廳。又是一轉眼的工夫,聽到了小安的尖叫聲。原來小安太渴了,要伸手去拿那杯水?刹妥栏哌^他的頭頂,小家伙舉手剛剛摸到杯子,就被燙得往回縮,結果不小心把整杯水打翻了。
熱水從孩子的臉上澆下去了!奶奶忙把孩子送到醫(yī)院,醫(yī)生處理傷口的時候,發(fā)現孩子臉發(fā)紫,呼吸困難,問奶奶也說不出所以然,可又實在查不出問題。沒多久,孩子停止了呼吸。
不甘心的醫(yī)生,請來了吳伯瑜主任,幫忙查找孩子的死因。吳伯瑜打開孩子口腔,發(fā)現喉嚨處有一個被燙傷的大水泡。正是這個水泡,堵住了孩子的氣道,導致他窒息死亡。
吳伯瑜很心痛,因為被一杯水、一碗湯燙傷的孩子非常多,不少家長管好了水瓶,但卻忽略了米粥、菜湯、熱奶等熱源。孩子個兒不高,好奇心強,沒有安全概念,隨手打翻東西很正常,因為他們還是孩子。
家長除了應教育孩子外,自己也應該提高安全意識,真正管好熱源。
這些口訣請您記心里……
對于這些被燙傷幼兒,吳伯瑜說,燒傷深度和灼傷溫度及時間有很大關系,如果事發(fā)后處理得當,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護孩子;如果處理不得法,則會加重孩子的痛楚甚至傷害。
但事實上,在他們接診的傷兒中,七成以上的家長都不懂、更不會實施正確的現場急救。“如果這70%降低一半,幼兒本人、家庭和社會的受損程度就會大大降低!”吳伯瑜提醒市民:燙傷發(fā)生時,傷者或家人、親友、現場人員,首先應冷靜應對,針對不同致傷源和傷員的實際傷情,采取適當措施,做好現場的自救、互救;首先應解決危及生命的創(chuàng)傷和并發(fā)癥,如:氣道梗阻、血氣胸、腹內空腔臟器破裂出血、顱腦外傷、開放性骨折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傷害程度。
以下是通俗易懂的急救小常識、小口訣,家長可以有技巧地教給孩子避免傷害以及急救的方法———
沖—脫—泡—蓋—送 燙傷急救“五步法”
沖:自來水沖洗、冷水浸泡是有效的現場創(chuàng)面處理方法之一,立即以流動清水(自來水)沖洗,或將受傷部位浸泡于冷水中,快速降低皮膚表面溫度。能清潔創(chuàng)面,減輕損害和疼痛,受傷后要立即進行。
脫:充分浸泡后,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剪開(可暫時保留粘住的部分)。盡量避免將創(chuàng)面上水泡弄破。
泡:持續(xù)20分鐘以上,可減輕疼痛、水腫,穩(wěn)定情緒。燙傷面積大、年齡小、年老體弱者,不宜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誘發(fā)休克或延誤治療。
蓋:用干凈床單或布單覆蓋創(chuàng)面。勿任意自行涂抹外用藥物或民間偏方,以免引發(fā)創(chuàng)面感染,影響對病情的判斷和治療。
送:除非創(chuàng)面極小可以自理,傷后都應送醫(yī)院做進一步處理。燒傷面積大、傷勢重者,應轉送至?谱≡褐委。。創(chuàng)面切忌涂抹有顏色的外用藥物,如紅汞、紫藥水等,以免影響對創(chuàng)面的判斷;切忌涂抹牙膏、花生油、醬油、蝦油及民間“祖?zhèn)髅胤?rdquo;,以免加重創(chuàng)面感染和疼痛。
傷后口渴宜喝適量鹽水、含“鹽”飲料,不宜喝白開水、可樂、牛奶及各種含糖但不含鹽的飲料,特別不可因口渴而大量飲用不含鹽飲料。
停—倒—滾—冷 燒傷自救“四法則”
停:不慌、不跑、不呼喊。他人幫助用棉衣、棉被壓住滅火或用濕被褥、大塊布巾壓滅火焰。倒:雙手掩住臉部,就地臥倒。
滾:臥倒后翻滾,或以大塊布巾包裹后翻滾滅火。
冷:火熄后再依熱液燙傷急救方式處理。
斷電—施救—轉送 電燒傷急救“三步驟”
先斷電:急救時,先切斷電源,或用絕緣體將附著的電線移開。傷者發(fā)生呼吸、心跳停止時,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體外心臟擠壓急救,再盡快轉送醫(yī)院做進一步治療。
除非是單純“電火”燒傷(衣物著火燒傷),一般電燒傷的損害程度都較嚴重,不但有皮膚的深度燒傷,而且常有深層肌肉、神經等組織的損毀,現場急救后不必經過上述沖水、泡水等過程,應直接送醫(yī)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