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作品可能是原始藝術或二十世紀的現(xiàn)代藝術,可能是中國的水墨或西方的雕塑,帶領的人如果事先研讀有關資料,對展覽品具備相當程度的認識,則一進入會場便能迅速掌握參觀情緒。
一般美術館除了展示精采作品以外,也附設販賣部門陳售作品海報、明信畫片、畫冊、書籍、幻燈片、裝飾品等,為了加深對作品及此行印象,也可以安排在參觀路線內。
(四)掌握展覽特色,接納各種美術品所擁有的美
美展作品種類繁多,包括繪畫、雕塑、陶瓷、攝影、書法、美術設計、民俗工藝、兒童美術等,其中繪畫還可分為:水墨、油彩、水彩、粉彩、膠彩、版畫、素描、綜合媒材等,各擁有獨特的美,觀賞重點自然不一。例如:觀賞水墨畫,用筆與墨韻是發(fā)掘水墨之美的兩大重點,筆墨呈現(xiàn)的美感與趣味,在引導兒童觀賞時最值得提醒說明。
再如不同于平面藝術的雕塑,尤其是比浮雕更立體的圓雕,觀賞就不能僅從一方接觸,須從前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觀賞,感受向四面八方展開的造形美。即使同屬彩繪的水彩與油彩,也由于材料、技法截然不同而分別呈現(xiàn)渲染或厚實的趣味。
美展型態(tài)有展示收藏品的經(jīng)常展,展示某人或某主題的個展、特展,也有集合若干人的聯(lián)展,甚至兼容各類媒材的綜合性大展,帶領的人最好了解性質與特色,以期兒童輕易地接納各種藝術品所擁有的美。
(五)隨機介紹美術知識、技法及引導賞析方法
帶領兒童參觀美展是一種休閑活動,更是意義深遠的教育活動,到美術館不是看熱鬧,不能只顧玩樂,每次參觀總是期望在美術教育上有所收獲。不過這是靈活的教育活動,是自由活潑的隨機性教學,不是系統(tǒng)化、規(guī)律化的一般教學活動,以避免刻板、嚴肅、枯燥無趣為宜。應該配合時間、空間、客體的展品,并斟酌主體兒童的需要與能力,適切地介紹相關美術知識、技法,增強鑒賞能力及創(chuàng)作能力,不必像在學校里有步驟的美勞教學。
例如:參觀畢加索畫展,對這位藝術大師的童年生活、生長環(huán)境、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作品特色、在美術史上的價值等,可以用輕松有趣的言語隨機摘談,并不一定要做有系統(tǒng)、很嚴謹?shù)慕榻B。又如面對印象派大師莫內的作品,可以根據(jù)所展現(xiàn)的畫面隨意談談光與色彩的關系。經(jīng)常參觀美展,接觸次數(shù)增多,零星知識自然在輕松中積累成山。
(六)適合兒童的感受能力及經(jīng)驗
兒童不是成人,當然不能以成人程度相待,但也不能以歧視眼光認為幼稚不成熟而不關切。他們擁有自己的美感特質,對美的感受、認知與喜愛自有另一種心靈語言,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直在改變。
兒童對美術作品內容的了解,或許受了知識經(jīng)驗的限制而不夠豐富深刻,但是對作品的鑒賞具有迥異于成人的著眼點;對彩色機能的詮釋,往往跳脫成人世界的習慣領域而另有情鍾;對造形、構圖的接納,也有各年齡階段的獨特眼光,這種現(xiàn)象從兒童所創(chuàng)作的繪畫與立體造形不難發(fā)現(xiàn)。
兒童造形能力發(fā)展固然有基本軌跡的存在,個別差異的事實也不容漠視,天賦與后天的教育、環(huán)境差異都影響兒童對美的感受能力與興趣,引導兒童觀賞美展不能忽略這個現(xiàn)象。兒童的注意力不易持久,最好不斷藉生動新鮮的趣味來吸引。因此,嚴謹?shù)乃囆g史要故事化,深奧的創(chuàng)作理念要淺語化,抽象的畫面要具體化,不要讓兒童感覺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