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來說,游戲是他們感受生活的樂趣來源,對于父母,游戲則是教育的一種最佳形式。父母除了開辟更大的游戲場地與空間,提供合適且豐富的游戲玩具外,更應該以各種方式參與到具體的游戲過程中去。但父母的思想、行為與孩子畢竟是迥然不同的,應該如何融入孩子的世界,和他們一起玩呢?
守則1:父母需要主動地跟孩子玩、逗孩子開心。
最常用的一種策略是相互模仿動作和聲音。比如孩子無意中做了一個類似拍手的動作,父母馬上緊跟著做一個拍手動作,然后孩子又會模仿大人,繼續(xù)學著做下去。還有常見的“躲貓貓”游戲:父母先和孩子臉對臉玩一會,把孩子逗樂了,然后故意躲到一邊,孩子就會探頭探腦地尋找,父母再躲到另一邊,孩子又會跟過來。當然父母也可以借助一些色澤鮮艷或帶有聲音的玩具和孩子一起玩,如動物搖鈴、撥浪鼓、彩色積木,這些玩具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
兩三歲的時候,孩子鐘愛假想游戲。這時候,他們已經能夠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呗,活動能力也大為增強,可以自己做游戲了,并且他們越來越鐘愛假想游戲。于是父母的角色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他們不再起引導作用,而是配合著孩子一起玩。比如當孩子舉著玩具槍跑過來,嘴上喊著“不許動”時,父母只能舉起雙手,扮成“俘虜”;當他們改換成拿著玩具針筒,一臉嚴肅地要給你“打針”時,父母也只好乖乖坐下來當“病人”。
守則2:在游戲過程中,父母可以給予適當?shù)闹笇,如動作示范、引導孩子進行合理的想象和思考等。
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互相猜謎語、玩一問一答的游戲。在玩的過程當中,父母必須遵循這樣兩條原則。首先,一旦與孩子開始玩了,就要玩到使孩子覺得滿意為止,不能因為自己感到厭煩了,就單方面終止游戲。其次,要做孩子游戲的忠實合作者,但是不要去特意討好孩子,不能一味地順從他們。父母還應該有意識地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玩,并允許他們去戶外玩各種各樣的運動游戲。
守則3:關注孩子游戲的過程與內容,做孩子們最可靠的“監(jiān)護人”和最聰明的“游戲顧問”。
三四歲或更大的孩子越來越喜歡和小伙伴們在一起,一般不愛跟父母玩游戲。所以,父母最好退居二線,成為游戲的旁觀者。但這并不意味著父母完全退出游戲。比如在玩追跑游戲時,有的孩子眼看就要被追上了,一時情急之下,很可能從高處跳下來。父母就得想方設法防止類似的危險因素,還有就是要考慮各種玩具的安全問題。
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很可能發(fā)生玩不下去的情況。比如在玩“兵捉賊”時,兩個孩子都想當警察,都不愿扮小偷,雙方一僵持,游戲就沒法繼續(xù)了。這時候父母不應該直接給孩子出主意,而是該用一些啟示性的語言引導孩子們自己動腦筋想辦法。
國內外的大量研究都已證明,當孩子的父母參與游戲時,他們游戲活動的時間明顯增長了。而另一方面,畢竟孩子才是游戲真正的主人,游戲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情,所以,毫無疑問,父母要參與并支持孩子的游戲活動,但是他們同樣應避免過分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