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這個中華典故出自:《三輔決錄》中記載,漢代的杜伯直、崔子玉以工楷書冠絕天下,趙襲與穸輝以草書見長。某次,伯英給朱賜寫信說“我倆的書法,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余!”字里行間充滿自得之情。后人將其演化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該典故解釋為:即趕不上前面的卻已超過后面。這是滿足現(xiàn)狀,不思進取者自我安慰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