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慶祝圣誕節(jié)喜迎元旦節(jié)的到來,為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幼兒能參與并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我園特舉辦一次不同以往的圣誕節(jié)活動。我們班分的是做燈籠活動。
一、主題:
慶圣誕、迎元旦"創(chuàng)意燈籠 點亮祝福"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2、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3、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活動要求:
1、手工作品是由幼兒和家長共同完成的。
2、燈籠制作要求外觀精美,色彩鮮艷,有創(chuàng)意,環(huán)保。作品規(guī)格不限,形狀、大小自定。
3、進到活動教室請各位家長把手機調(diào)為震動,接打電話時請到室外。
4、活動結束時請每位家長和幼兒一起把自己的垃圾收拾干凈。
三、舉辦方式:
讓幼兒和家長一起來園制作,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作品。
教師工作:教師要在交代要求的時候做好指導工作,讓每個家長知道本次活動的目的與要求,同時做好解釋工作,盡量讓每位家長和幼兒都參與到本次活動中。
家長及幼兒工作:家長和幼兒要主動積極參加本次活動。
四、活動準備
1、燈籠圖片PPT、舒緩的音樂、
2、燈籠的來歷、燈籠的制作方法。
3、紅色舊掛歷、紅色卡紙、、一次性紙杯、還有一些廢舊物品,雙面膠、剪刀、直尺、馬克筆、皺紋紙。
五、活動過程
1、向家長介紹本次活動的要求
2、先向家長介紹本活動的目的。
3、向家長介紹燈籠的來歷。
中國的燈籠又統(tǒng)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經(jīng)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fā)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
關于打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元宵節(jié)打燈籠的習俗始于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jié)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jié)日。該節(jié)經(jīng)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fā)展過程。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征"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關于打燈籠的由來,民間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chǎn)通通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一個聰明人想出個法子,他讓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3天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天兵已經(jīng)放過火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xù)3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而作罷。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來紀念這個日子。
4、給家長介紹燈籠的制作方法。
㈠準備一張長方形的紅色卡紙,用一張過期的舊月歷卡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