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shè)計意圖:小班幼兒缺乏生活經(jīng)驗,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民間游戲“拉大鋸”注入兒歌的元素,更顯示出它濃厚的趣味性,符合小班好奇、好模仿、好動的特點,而且民間游戲“拉大鋸”可以在教室里隨時隨地開展,不受時間場地等條件的限制,不用任何道具就能玩得很開心,針對這些特點,我班開展了“拉大鋸”這一語言活動,讓幼兒通過自身的參與、表演、學習朗誦兒歌,與同伴、老師一起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
學習兒歌《拉大鋸》
,發(fā)準“j、x”的音。
2.
運用聽說游戲的方式學習兒歌。
3.
感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重點:
運用聽說游戲的方式學習兒歌。
活動難點:
能換詞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事先與配班教師進行兩人合作的拉大鋸游戲。
。ǖ谝弧⒍洌┦掷智昂蠡蝿由眢w,(第三句)用手指著對方,(第四句)拍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
“(打開電視,展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瞧,這些人在干嘛呢?(拉鋸工作)”
2二、基本部分:
。ㄒ唬┙處熍c配班教師合作,念兒歌做動作。
1.
通過觀察教師示范游戲,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
“老師也會玩拉鋸的游戲,我還喜歡一邊念兒歌,一邊拉大鋸,你們瞧。
”
2.
兩位老師一起邊做游戲邊朗誦兒歌一遍。
教師:
“小朋友,你們聽到我念了什么?”
。ㄕ埿∨笥颜f一說。
。3.
再次表演一遍,速度較慢。
教師:
“這個好玩的游戲叫什么?”
(二)幼兒學習兒歌。
1.
幼兒學習童謠《拉大鋸》
。
教師:
“‘拉大鋸’游戲真好玩,我們一起來玩好嗎?現(xiàn)在每人手上都有一把大鋸子,我們來拉大鋸!
。▋杀凵熘,兩手放前,上身一前一后做拉大鋸樣)。
”
。w跟念表演2~3次,鼓勵啟發(fā)幼兒配上相應的表演和動作。
。2.
請個別幼兒上前與老師合作,邊表演邊朗誦兒歌。
教師:
“剛才我們是一個人玩拉大鋸,現(xiàn)在我想邀請一個小朋友和我一起玩拉大鋸游戲,誰愿意來?”
4.
鼓勵幼兒主動找一個同伴,兩兩合作,邊朗誦兒歌邊玩“拉大鋸”的游戲。
5.
換詞仿編兒歌。
引導幼兒將兒歌中的“姥姥”改成自己喜歡的“爺爺、奶奶”等詞,再次在快樂的游戲中念兒歌。
三、結(jié)束部分教師:
“‘拉大鋸’的游戲真好玩,小朋友也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玩。
”
活動反思:
《拉大鋸》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精煉,朗朗上口,很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朗誦。
3但是由于兒歌中的“大鋸”這一詞,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比較抽象,在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里可能沒有接觸過,他們并不了解,這需要我們教師言語上的幫助,以及教具形象的展示,幼兒才能很好地把握,因此我特地從網(wǎng)絡中搜索了拉鋸的圖片,讓幼兒有直觀的認知,了解拉鋸的動作,從而讓幼兒學習拉鋸動作,就顯得很輕松、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