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實踐中,為了使孩子們的良好行為得以保持和發(fā)揚,偏差行為得以糾正和改善,我運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表揚獎勵和批評懲罰。運用這兩種方法,有時效果顯著,有時卻適得其反,究竟是何原因呢?我想通過自己在教育實踐中的具體案例來分析一下。
失敗篇(一)戶外活動時間快到了,我彈起了音樂提醒小朋友把積木收好,準(zhǔn)備下樓。這時,小峰手里拿著一個挺復(fù)雜的建構(gòu)作品,興沖沖地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你看,我搭的新型戰(zhàn)艦。”我看了一眼,果然不錯,便夸獎?wù)f:“嗯,真不錯!快去收起來吧。”小峰失望地走開了。
分析:雖然老師對小峰的回應(yīng)是正面的表揚,但這樣的稱贊似乎有些敷衍,小峰的熱情可能就被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撲滅了。
對策:因為時間關(guān)系,老師可以說:“搭得不錯,先放在鋼琴上,等做完早操老師再和小朋友一起好好欣賞。”
(二)放學(xué)的時候,小麗手里拿著我獎勵給她的小紅花,高興地跑向媽媽,她的媽媽問:“老師為什么要獎給你小紅花呢?”小麗說:“因為我今天表現(xiàn)好,是個好孩子。”
分析:表揚的目地?zé)o非是讓孩子的良好行為得以保持和發(fā)揚,所以,老師的表揚要具體,要讓孩子知道她的哪些行為是讓老師感到欣慰的,這樣,她的良好行為才會重復(fù)。而簡單的“表現(xiàn)好”、“好孩子”則無法讓孩子了解老師表揚的是她的什么行為,那她的良好行為也就得不到及時的強化。
對策:老師的表揚要具體化,要讓孩子能理解什么是好的行為,并愿意重復(fù)那樣的行為。如:“你今天能自覺把玩具柜整理好,老師謝謝你。”“你現(xiàn)在會有禮貌地向別的小朋友借玩具,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你現(xiàn)在的樣子。”
。ㄈ┬£柡托ヒ黄鸫罘e木,不知為何發(fā)生了爭執(zhí),生氣的小陽對小偉說了一些很難聽的臟話,正好被我聽見。我聽了特別生氣:小小年紀(jì)就這么不講文明,萬一別的小朋友也跟著學(xué),這怎么了得,應(yīng)該好好批評。于是在晨間談話時,我便對大家說:“今天老師特別生氣,因為我聽見有個小朋友說臟話,真不講文明。”話音剛落,其他小朋友就竊竊私語:“是誰呀?”“說什么臟話啦?”小偉馬上接上:“是小陽,他說……”
而過后,又經(jīng)常有小朋友來告狀:“老師,小陽又說臟話啦!”“老師,剛才小陽說我……”
分析:對于小朋友,開始說臟話是一種無意的模仿,而在他說臟話時,如果我們給與任何的反應(yīng),都可能變成對他說臟話的“獎勵”,不論我們的反應(yīng)是生氣或難過,憤怒或斥責(zé)。正是我的不當(dāng)批評,既無意強化了小陽的負面行為,而且還讓其他小朋友有了模仿的機會。
對策: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我的對策就是不予理會。孩子講臟話的目地?zé)o非想引人注意或令人生氣,在他講臟話時,我會假裝沒有聽見,不用眼睛去看他,甚至干脆離開現(xiàn)場。我這么做,同時也提醒其他小朋友這么做。
(四)辰辰上課時經(jīng)常不專心,還要吵鬧影響旁邊的小朋友,我用眼神提醒了幾次也不奏效,于是,我停下講課,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并讓他一個人坐在最前面。小朋友都不吱聲,辰辰則很不情愿地坐到了前面。課堂恢復(fù)了正常,辰辰也安靜下來了。過了一會,我示意辰辰回到他原來的座位。
可是不久,辰辰又開始擾亂上課秩序了。
分析:我的做法和我原來的用意適得其反,因為這么做,反而使辰辰得到了全班小朋友注意的機會,而我對他的輕易原諒又使他更得寸進尺。
對策:改課上批評為課前提醒,最重要的是把對他的要求分步來執(zhí)行,并結(jié)合表揚鼓勵,從而不斷強化好的行為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