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淺談幼兒教育
媽咪愛嬰網(wǎng) m.hltdp.com.cn 2012年10月15日 09:54:16
幼兒教育是什么?幼兒應如何正確接受教育?幼兒接受與不接受教育區(qū)別又如 何?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在當今科技發(fā)達的今天,幼兒的教育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階段,不僅是家長,作為從事幼教工作的老師們更應該引起重視。因此,幼兒教育的重視與否直接關系到幼兒今后的健康成長。 這幾年的教師工作讓我對幼兒教育有了一個更深的了解和思考,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彰顯出我們知識的堅固,但社會形勢不容樂觀。作為一名從事幼教工作的老師,我有不少體會。 現(xiàn)今,有不少父母過早與孩子缺乏親子交往,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不到很好的保證,使孩子出現(xiàn)不愛交流、不愛學習、不愛思考的習慣,這些都會讓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而幼兒園的孩子又多,教師有時照應不過來,忽視了幼兒的個性心理的發(fā)展,容易使小孩形成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孤僻的性格。這樣,幼兒教育就存在很大的危機,不僅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而且使幼兒形成不愛學習的壞習慣。因此,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對幼兒教育予以重視,這樣,不僅對幼兒今后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對我國國民的文化素質有一個質的提高。 科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人一生發(fā)展的關鍵期。人的素質如何,特別是智力素質如何,能達到多高水平,主要取決于幼兒期。所以,素質教育首先要從幼兒期抓起,從幼兒教育入手。幼兒階段素質教育跟不上,中小學素質教育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但是,人們提素質教育,主要是針對中小學,因為素質教育是相對應試教育提出的,它的對立面是應試教育。幼兒教育談不到考試、升學,所以很多人不重視幼兒素質教育,致使素質教育失去了應有的基礎。 從幼兒發(fā)展的特點來看,人的很多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幼兒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興趣愛好等。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如果教育不當或缺乏進一步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就算是早期發(fā)展超常的兒童也會喪失其優(yōu)勢,成為平平庸庸的人。古代"傷仲永"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適合的教育對兒童的發(fā)展都是極端重要的。 目前,家長們都很重視幼兒教育,但在大部分家長思想深處,重視的還是應試教育或知識教育。如有些家長檢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是看他會寫多少字,會不會加減運算等。有很多幼兒教師也是如此,一方面為使幼兒家長滿意,還是應試教育式地給幼兒灌輸一些家長滿意的知識;一方面還沒有從思想上、觀念上重視幼兒素質教育,傳統(tǒng)式地進行幼教工作,甚至做幼兒的"看管人"。造成以上結果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國的教育現(xiàn)實。我國的現(xiàn)實是,一方面,高呼實施素質教育,另一方面,所有家長及老師面對的是殘酷的升學競爭。成績高就上高一級學校,成績低就上不了學。家長為此而矛盾,教師也難于處理。因而我國教育包括幼兒教育處于兩難境地。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認識上都很明白,都知道開發(fā)學生智力、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教育及學生一生發(fā)展中的重要性,面對現(xiàn)實,他們無可奈何,他們的首要選擇只有一個--讓學生取得好成績、進入高一級學校,讓家長滿意、學校滿意。 幼兒教育沒有考試、沒有分數(shù),沒有直接的應試體系,在課程設置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具有較大的自由度,應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佳環(huán)境。但是人們的眼光看得遠了,特別是幼兒家長。他們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已經(jīng)在思考上學的事,眼前的事實使他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孩子將來能不能考上高中、能不能考上大學。最終造成的結果是幼兒教育提前知識化,本末倒置,貽誤幼兒的健康和諧發(fā)展。這也導致了我們常說的幼兒教育"小學化"。 近年來,我國幼兒教育越來越多的引入小學的主干課程資源、管理模式和評價標準,滲透小學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和較大范圍使得幼兒園成為了"小學校",幼兒成為了"小學生",幼兒保教成為了"小學教學",幼兒教育成為了"小學教育"。 這一教育現(xiàn)象,即幼兒教育"小學化"。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從幼兒園來說,表現(xiàn)為常規(guī)化、教學化和狀態(tài)化。1.常規(guī)化。一些幼兒園借鑒移植小學的管理規(guī)范,對幼兒班級及其幼兒進行管理,由此形成了具有長效性的幼兒教育管理常規(guī)。這樣的"常規(guī)化"將使幼兒的主體性喪失,不利于解放幼兒,發(fā)展幼兒的自由。 2.教學化。"小學化"的幼兒園一般都實施了小學一年級課程的"教學"活動,并且日;、制度化。這樣的"教學化"拔苗助長,異化了幼兒的智育活動。 3.狀態(tài)化。小學"化"的幼兒園在管理上"小學常規(guī)化",在保教方面"小學教學化",由此其幼兒教育的性質即轉變并且在一定程度或較大程度上呈現(xiàn)出"小學"的狀態(tài),使得這些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所以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是刻不容緩的,也是極其必要的。 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前主席雅真o德洛爾指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是未來教育的四大基礎。"然而教育想走向未來,就要從培養(yǎng)這四個"學會"做起,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幼兒時期的"養(yǎng)成教育"則是諸多方面教育的核心因素,是素質教育的前奏,這是人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始發(fā)站和必由之路。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認知范圍窄,其態(tài)度、習慣、個性都處在生成時期,其養(yǎng)成教育十分重要。我們幼兒教師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獲得好的發(fā)展。幼兒良好的個性品德培養(yǎng)是通過幼兒園的全部教育活動實現(xiàn)的,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個性培養(yǎng)、發(fā)展個性傾向提供鍛煉的好機會。 我們確定了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習慣的標準,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飯后會收拾餐具,活動結束會整理好用品等。 我們根據(jù)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感情豐富易激動等特點,注意從情感教育人手,同時貫徹"學一點、懂一點、做一點",力求使教育落到實處。平時,我們要求幼兒做到"三輕":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也要輕;對幼兒進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礙他人,愛護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凈":碗里干凈、桌上干凈、地上干凈,對幼兒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午睡起床要求幼兒自己整理床鋪,中、大班幼兒自己學疊被子,一邊穿衣一邊唱著"你幫我來梳梳頭,我?guī)湍銇砜垅o鈕,團結友愛手拉手,我們都是好朋友",照著鏡子,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我們教育孩子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 在日生活活動中我們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規(guī),促使幼兒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堅持一慣性,形成獨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質。在生活活動中滲透德育側重于培養(yǎng)幼兒獨立自主性、自信心、勞動觀點及態(tài)度、勤儉節(jié)約、合作謙讓、輪流分享等品質。 在游戲活動中,我們根據(jù)教育目標,創(chuàng)設各種動態(tài)的活動區(qū)、活動角,在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時,要求教師做到:引導幼兒與人交往,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真實的品德行為表現(xiàn),抓住苗頭隨機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勇于探索,正確對待輸贏、誠實勇敢的教育。 習慣是逐漸形成的,只有堅持一貫的要求,不斷地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逐漸形成深刻的印記,才能成為定型,一旦形成良好的習慣,可使幼兒終身受益。我們重視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經(jīng)常反復地進行練習,如:及時收拾好玩具、餐具、用具,午餐做到"三凈",飯前、便后洗手等,天天督促,常常檢查,使習慣得到鞏固?傊,德育教育從幼兒抓起,并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把幼兒培養(yǎng)成健康活潑、善于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新世紀兒童。 從這件簡單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個結論:教幼兒學習一種生活技能的難點不在于他們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師如何找出適宜他們接受的學習方法,如果能將這些方法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在隨機教育上,投入到活動區(qū)活動里,真正營造一個自然、周密、輕松的主動學習氛圍,幼兒掌握獨立生活的技能就會容易的多 一段時間下來后,我認識到 興趣才是幼兒啟蒙教育的最好老師,由興趣而產(chǎn)生的追求 影響他們的一生。幼兒從家庭到幼兒園,從小環(huán)境到大天地,繽紛的色彩、美妙的音響、豐富的形象對他們的刺激是巨大的、全方位的,他們的各種感官會最大程度地接納它們。這時,由于他們對某一種或幾種信息好奇,便產(chǎn)生了探究的極大興趣。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其中,而這種關注的狀態(tài)正是教育產(chǎn)生的良好契機。對于他們來說,游戲是產(chǎn)生學習興趣的動力,興趣是學習主動性的"發(fā)生器"。因此,游戲應是幼兒快樂的學習過程,而學習則是"求知的游戲"。實際上,在幼兒現(xiàn)實需求的興趣中已具有教育所追求的價值,教育者要努力去發(fā)現(xiàn)和滿足幼兒的迫切需求,幫助幼兒強化一生成長和發(fā)展所需要的動力基因,以及教育所希望幼兒獲得的情感態(tài)度和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還應留心幼兒背后隱藏著更深層的需要,努力尋求幼兒這些真實意圖和內在需求,在出現(xiàn)逆行為時要特別在滿足其需求基礎上引導幼兒自由發(fā)展。因此,開發(fā)幼兒現(xiàn)實需求中已有的和可以生成的教育價值,是培養(yǎng)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前提,而將教育目標中幼兒必須學習的價值和經(jīng)驗轉化為幼兒需求,則是引導幼兒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玩出意義、玩出價值,興趣是橋梁。興趣有自發(fā)的因素但更多的是要培養(yǎng)的,特別在幼兒腦力迅速發(fā)展階段,大雖信息的刺激會激起他們各種感官的不同反應,美妙的音樂、美麗的圖畫、有趣的游戲、生動的故事、精巧的制作會吸引孩子們盡情地參與自己喜歡的活動,這種選擇性的傾向給教育目標提供了導向的途徑,教師要對各類活動進行篩選。從激發(fā)興趣開始,調動孩子內在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一定專注能力在集體活動中促進交往,培養(yǎng)交際能力。這種既有規(guī)則又有自主性的游戲,使孩子們的潛質得到全方位拓展。 不過,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光做到以上的還是不夠的。幼兒教育較特殊的一面也體現(xiàn)在教師與幼兒類似于母子一樣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園后,與教師交往的時間比同父母交往的時時還長,這樣就造成了幼兒對教師的情感依賴,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表揚的話都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所以我們對待孩子也應該像媽媽那樣耐心、細致、關懷備致。要做到這些,首先必須讓他們從情感上接納我、信任我,才能讓自己對他們的教育按計劃順利地進行下去,其次再對幼兒進行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要與幼兒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樂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們自信快樂的生活學習,身心得全面發(fā)展。可見,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我們的工作中同樣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師媽媽,又是與他們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認真地去演好這些角色,孩子們才會從心底里喜歡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們真正地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總之,在進行幼兒教育時,無論是家長還是我們教師都要從實際出發(fā),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充分調動起每位幼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操作、嘗試、敢于幻想,激發(fā)幼兒追求科學的欲望,使幼兒在認知、情感、語言、身體、社會等方面得以全面、充分發(fā)展。讓他們盡情遨游于科學的知識海洋,去共創(chuàng)二十一世紀光輝燦爛的明天。同時,作為一名才工作了幾年的青年教師來說,我更應該虛心向各位同事、同行學習、探索,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并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