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工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對培養(yǎng)幼兒技能技巧、提高幼兒素質(zhì),開發(fā)幼兒智力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孩子在泥工教育活動中,不僅僅制作出了一些滲透其個性特長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實踐,將學到的知識得到自由廣泛的運用,將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極大個性化發(fā)揮,愿望變?yōu)楝F(xiàn)實,從而誘導孩子積極創(chuàng)造、勇于求異的成就感。蘇姆霍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充分說明,在泥工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離不開幼兒的動手動腦。但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按教材要求去進行各種材料的制作,這確實很難辦到。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審美能力呢?心理學家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描述為:回憶過去的經(jīng)驗,并對這些經(jīng)驗進行選擇,重新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產(chǎn)品的能力。當幼兒產(chǎn)生了創(chuàng)造意識后,就會迫不急待地通過自己的雙手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在驗證過程中,他們會一次次地改進自己原有的思路,通過再思考再動手,最終達到完美的結(jié)果。
泥工就是以粘土(黃泥、白泥、橡皮泥、面團等)為主要原料,用手和一些簡單的工具捏塑成各種物體、動物、人物形象等。在泥工活動中,學習泥工的技能主要是搓條、團圓、壓扁、粘合等;顒又幸恍K橡皮泥雖能讓孩子愛不釋手,但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他們的思維。根據(jù)這一情況,利用在教學資源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從孩子們喜愛的泥巴入手,加強泥工教學,并同時使之與繪畫相結(jié)合,從而逐步來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1.泥巴游戲,引發(fā)興趣對孩子進行泥工教育的第一個措施是:讓孩子盡情地玩泥巴,而不加以任何的限制和示范。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對一切都感到新鮮,都覺得有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感興趣時注意力最集中,感知力最強,掌握知識技能力最快,興趣是幼兒認識一切事物的前提。幼兒期是最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階段,他們大膽、浪漫、無拘無束地表現(xiàn)童心、童趣。他們較少受各種成規(guī)戒律的束縛,可以隨意聯(lián)想、擬人、神話,隨意“張冠李戴”也不覺得怪異。孩子在玩泥巴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很多創(chuàng)新性的精神。比如:孩子隨手拿來搓幾下,搓出個圓球,他們就叫它是“籃球”,多搓幾個,他們稱之為“飯”,放到一個壓出來的“碗”里面,就可以“吃”了;拉一下長,又出來一根根的紅蘿卜;用小刀把一塊方泥切去幾刀,變成了一輛小汽車……在這種“過家家”式的“泥巴游戲”中,孩子的興趣都很濃,也能做出不少東西來。
2.實際出發(fā),單個成形對孩子進行泥工教育的第二個措施是:從生活中最熟悉、最簡單的物體入手,讓孩子掌握單個形體的基本捏法。模仿不是創(chuàng)造,要促進孩子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就要少給他們提供模仿范例。孩子在“泥巴游戲”中激起了強烈的學習欲望,但是畢竟經(jīng)驗和技法有限,經(jīng)過一陣子的搓來捏去之后,做出來的東西都差不多,比如:籃球、蘿卜、汽車、坦克等等。這時候,他們都急不可待,希望老師能教給他們新的內(nèi)容、新的技法。聰明的老師不能只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而要靈活運用教育技巧,激發(fā)孩子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即猜測孩子在想些什么,琢磨出他們的思維處于什么階段、思維活動中還存在什么矛盾。唯有如此,教師才能根據(jù)孩子思維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指導,鼓勵其自己操作。有時,孩子不能一下子運用經(jīng)驗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思維,他們就會經(jīng)常主動提出要求, “老師,小豬怎么捏呀?”“老師,是這樣做的嗎?”……于是我們老師就應順勢利導,比如從他們熟悉的小鴨子開始,先讓他們思考小鴨子是從哪里來的?鴨蛋里孵出來的。那我們就可以先把泥搓成一個鴨蛋形,前面有長脖子和扁嘴巴,捏的時候就可以從蛋形身體上拉出長脖子,在捏出扁嘴巴,最后長出雙腳和尾巴。這樣,一只蹣跚學步的小鴨子就出來。捏好以后,他們就會將小鴨子放在桌子上端詳半天,然后拿去與別人共同分享,一起比較。我也就乘著這個時候讓他們?nèi)ニ伎迹盒▲喿优c小雞有什么異同之處?通過比較分析后,學習捏小雞時,就可以半扶半放了。我在安排教學內(nèi)容時,也都是把相同或相似類型的物體安排在同一個主題單元里進行練習。經(jīng)過這樣一系列的分析比較練習后,不但讓孩子比較方便地掌握了同一類型或相似類型物體的基本捏法,而且也提高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利用兒歌的形式把塑造形體的步驟、要領說出來,從語言感知——形象思維——具體行動,訓練手部技能技巧的發(fā)展。例如:在泥工活動做香蕉中,可把做香蕉的要領編成兒歌:黃泥巴,搓長它,彎成小月牙;月牙排一排,變成香蕉一大把。把做蝸牛的要領編成:卷個花卷做蝸牛殼,搓個長條做蝸牛身,再伸出兩個小觸角,小蝸牛爬的慢吞吞。在組合造型小雞和小鴨中,也可把要領編成:橢圓身上捏尾巴,圓圓頭上粘眼睛,兩個尖嘴給小雞,扁扁嘴巴給小鴨,小鴨背著小雞過河找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