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以游戲為載體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幼兒園的教學是教師根據(jù)教育目標,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幼兒進行的學習活動。游戲的價值在于幼兒通過游戲實現(xiàn)了認知、情感和人格的發(fā)展,它具有順應幼兒發(fā)展的價值;教學的價值則在于將幼兒的發(fā)展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過程,它具有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價值。但是它們在幼兒發(fā)展的過程中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們在每一個教育活動中應充分考慮使游戲與教學得到優(yōu)化結合,充分認識游戲和教學這兩類活動各自的性質及其價值,并根據(jù)幼兒個性發(fā)展和社會化發(fā)展等因素來確定教育方案的價值趨向。在這個月中我將游戲與小班美術教學活動進行了交替結合的嘗試,有了以下一些心得。
一.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并帶有游戲性的教材小班的幼兒受其認知發(fā)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經(jīng)驗較少,他們往往只對日常社會中經(jīng)常接觸的熟悉的和感興趣的物體有繪畫或制作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選擇小班美術活動教材時應選擇幼兒熟悉或感興趣的題材。比如小班幼兒喜歡小動物,我們就可以設計“給小兔喂青草”、“小魚吹泡泡”等繪畫內容。還可以選擇他們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為題材,如“我?guī)蛬寢尷@絨線”、“畫氣球”、“捏糖葫蘆”等等。同時選擇的教材還必須具有游戲性,單調的涂色練習和臨摹活動都不是小班幼兒所喜歡的,他們更喜歡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習,所以教師在選擇小班幼兒的美術活動教材時一定要注意以上兩點。
二.美化美術活動的物質環(huán)境當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材料時幼兒會為材料而吸引,自然會主動地操作材料,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去。小班幼兒由于小肌肉發(fā)展還不完善,動手操作的能力較差,因此教師只有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且能使畫面產(chǎn)生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兒既能對美術活動產(chǎn)生興趣,又能讓幼兒輕松獲得成功,而且還能使畫面產(chǎn)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可為幼兒提供各種印章讓幼兒進行印章畫,提供紙團讓幼兒壓印,提供彈子讓幼兒滾畫等。如在吹畫活動“放煙火”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水粉顏料和吸管,幼兒只需輕輕一吹,紙上便會散開一朵朵美麗的煙花;顒咏Y束時有的幼兒仍樂此不疲地吹,有的幼兒還在為自己的杰作而歡呼雀躍。豐富有趣的活動材料讓小班幼兒覺得繪畫原來就是“玩”游戲,繪畫是件快樂的事情。
三.讓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美術活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小班幼兒 更離不開游戲。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對幼兒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皮亞杰強調:“兒童是在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下,通過主體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上的發(fā)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東西都會使幼兒產(chǎn)生好奇心。幼兒受好奇心的驅使就會通過游戲活動來學習,成長。
1.以游戲的口吻導題,激發(fā)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小班幼兒好動、好模仿,行為受情緒的支配。因此在活動中我首先從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入手,賦予幼兒適當?shù)慕巧,即運用游戲、故事等形式導題,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比如在繪畫活動中“幫媽媽繞絨線”中,我在活動的開始,就和幼兒一起玩繞絨線的模仿游戲,在體驗繞絨線的手臂繞環(huán)動作后,再讓幼兒在紙上為媽媽“繞絨線”,學習畫圓圈線。教師利用小班幼兒強烈的好奇心來設計生動有趣的開場白,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引過來,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了良好的情緒基礎。
2.在邊做邊玩中發(fā)展幼兒的美術技能雖然小班幼兒年齡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貼、畫、撕、捏等簡單的美術技能。只是這些美術技能是幼兒在邊做邊玩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的。因此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游戲。比如在和幼兒一起玩吹泡泡,讓幼兒在開心之余再進行泡泡畫。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潔精的顏料后,對著白紙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卻在紙上留下了美麗的痕跡。在這些有趣的游戲中,幼兒不但愉快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而且對美術活動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