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操作讓孩子學會合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人的素質(zhì)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在感慨競爭激烈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只有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攻守同盟,相互合作才會感到安全,得到支持,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而編織活動則更好地讓孩子嘗試合作、學習合作,最終享受到合作帶來的勝利果實。那孩子是怎樣在編織活動中嘗試、應用合作的呢?請看下面兩個事例:
事例一:
用繩索編織時陳曉婷在掌握動作要領(lǐng)后拿了包裝帶到一旁獨自去練習了。結(jié)果她在獨自練習時不斷向我訴說:“老師,我一個人很難編,你幫幫我吧。”我讓她自己想辦法。她拿著材料在各個活動區(qū)轉(zhuǎn)了一圈最后找到了好朋友趙夢恬,讓趙夢恬幫她拉住繩索的一端,速度果然快了許多;顒咏Y(jié)束后陳曉婷自豪地將自己的經(jīng)歷與成果展示給大家看。她的成功經(jīng)驗后來在班級中得到推廣,演變到最后孩子們總結(jié)出了一套更加高效的方法:一個人同時與幾個人合作,即一個孩子同時幫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拉住繩索同時進行編織活動,然后再相互交換角色,省時又高效而且樂趣多多。
事例二:
用小織布機織布的過程中,動作技能比較熟練的趙夢恬想用一種新的方法織布,就是用幾種顏色的線間隔著織出彩色的花布。但是在嘗試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因為要選用幾種顏色的毛線,所以在織布的過程中需要用好幾個梭子來穿線,結(jié)果在織布的過程中那幾個梭子經(jīng)常纏繞在一起。趙夢恬在經(jīng)歷了幾次失敗后想到了編辮子時的經(jīng)驗,請來了兩個好朋友幫忙,結(jié)果不同顏色的梭子像靈巧的小魚有條不紊地穿梭在小織布機中。大家還配上了自編的兒歌幫助掌握操作工序:小小梭子魚,穿過織布機,用力擋一擋,軸子轉(zhuǎn)一轉(zhuǎn),換條小魚再進網(wǎng),織出花布真漂亮。真是不可小瞧孩子們的智慧。由于分工合作,趙夢恬一組織出的花布贏得了班中孩子的一片驚呼“哇,好漂亮啊,真了不起。我們怎么不會呢?老師什么時候教的?”當?shù)弥蠋煕]有教是幼兒自己想到的時孩子們的驚呼聲更不用說了,這又刺激大家今后更好地合作。
三、評價完善個性品質(zhì)編織活動以其獨特的魅力流傳至今,在強烈吸引幼兒的同時對幼兒的個性品質(zhì)也有更好的促進作用。
。1)肯定難度式評價,增強幼兒的堅持性不管是繩索編織還是織布機織布,所用的材料大多是繩索,很容易纏繞在一起,一不小心就會失敗。所以孩子們往往是活動前期待加興奮,活動中嘗試到失敗后就表現(xiàn)得不耐煩了。此 時 老師如果一味地強調(diào)“要堅持”效果往往不佳。而嘗試了“肯定難度式”的評價方法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每當孩子遇到失敗有不耐煩的情緒時,老師用稍顯夸張而又不失真誠的語氣說:“這些材料可是有難度的,一般人可是不會操作的哦”“這么難的材料今天你也嘗試來操作了?真了不起。”在這類似質(zhì)疑似激勵的評價中反而激起了幼兒好勝、不服輸?shù)男睦,促進他們努力克服困難,增強做事的堅持性。
。2)對過程的評價,讓幼兒增強合作意識如果說孩子在編織活動中自主學會了合作, 那么 老師的點評則更進一步增強了大家的合作意識。當幼兒在進行編織活動時,老師及時捕捉到他們之間的合作信息,及時加以肯定與贊揚,那么已經(jīng)會合作的幼兒其合作意識更加增強,還沒有學會合作的幼兒則會以其他會合作的幼兒為榜樣。
(3)對成果的評價,讓幼兒大膽探索,更加自信對孩子的作品,評價時盡量不用“對不對”“像不像”來評價,而是采用肯定、認同的方式。這樣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滿足。對能力強的孩子的作品采用肯定其成果、贊揚其獨到的創(chuàng)新之處的評價方式;對能力一般孩子的作品則肯定其能夠堅持完成作品,鼓勵其今后能夠更加大膽地創(chuàng)新;對能力弱的孩子則充分肯定他們敢于嘗試,激勵大家繼續(xù)努力。這樣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滿足,這樣的滿足又激勵著大家更加自信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