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讓數學活動在角色游戲中得到優(yōu)化。
角色游戲是兒童自己創(chuàng)造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在角色游戲中,我發(fā)現也可以不同程度的運用數學知識的技能,從而促進幼兒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在玩郵局的游戲中,我請幼兒將畫有各種圖形或花樣的信分類放好,再按門牌號分送信件,幼兒在反復操作中興致很高,掌握了按號取物和一一對應的數學知識。在這些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角色,按一定的情節(jié)活動,在活動中獲得了很多數的經驗,效果很不錯。
四、讓數學活動在玩沙、玩水中得到優(yōu)化。
在孩子眼里什么都具有吸引力。除了玩具、掉落的樹葉、路邊的石子等等,玩沙、玩水也是幼兒十分喜愛的一種游戲。
玩沙時,我請幼兒動動自己的手和腳,通過觸摸沙石,來感受沙的性質,我又給幼兒提供各種玩沙的玩具,利用形狀的模子、瓶蓋、碗請幼兒當“糕點師”,制作出不同形狀的“糕點”,最后請大家一起邊說邊品嘗各種精美“糕點”,孩子們樂此不疲。
玩水時,我給幼兒提供許多大小不同的瓶子,請幼兒在感受裝水以及翻倒的過程中,比較容量的大小,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形狀、大小、多少等數學知識。
五、讓數學活動在親子活動中得到優(yōu)化。
家長是幼兒教育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長該如何引導幼兒進行數學學習呢?通過實踐我發(fā)現家長可以選擇一些隨機性較強的事物作為材料,在與孩子玩的游戲中自然而然的滲透數學。
我請幼兒數爸爸媽媽的手指頭,看看衣服上有幾個扣子;請幼兒分碗、分勺子;請幼兒看看父母拿幾朵紅花,幼兒就舉數字幾;請幼兒幫父母過難關,找出手中拿的對應數字卡;請幼兒看父母手中有幾個圓點卡就跳幾下,然后跑到他們的身邊。在親子游戲中,不僅增進了幼兒與父母的感情,對應等思想也就自然而然的滲透于當中。
六、讓數學活動在師幼互動中得到優(yōu)化。
孩子們永遠歡迎教師以玩伴的身份參加他們的活動,我在活動中盡量讓自己和他們處于平等的地位。!
在玩出拳的游戲中我進行了改編,我和幼兒共同說:“剪子、包袱、數”,誰出的數大,就大聲說“耶”,并在輸的一方輕輕的刮個鼻子,幼兒贏了,可以刮老師的鼻子,孩子愿意親近老師,和老師玩,學習興趣自然提高,我愿意永遠帶著一顆童心去參加活動,尊重孩子在活動中的自主權,和幼兒共同分享活動中的快樂。
七、讓數學活動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優(yōu)化。
各種以數、形等知識為內容的兒歌、歌曲等,把數學和文學、藝術巧妙結合在一起,將抽象而單調的數、形知識轉變成有韻律、有節(jié)奏的藝術形式,使幼兒在歡快、活潑的氣氛中學習和鞏固數學知識。如我和幼兒一起為數字編兒歌:1像鉛筆能寫字,2像鴨子水上飄,3像耳朵聽聲音……一起加動作說數字,把數字形象化,幼兒非常容易理解;我和幼兒一起說兒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沒打到,打到小松鼠相信松鼠有幾只,讓我數一數……幼兒念這首兒歌,我請幼兒和老師比賽同時掰手指,借此掌握一至五的數量和數序;而兒歌《數青蛙》: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再如我和幼兒一起唱歌曲“打電話”幫助幼兒學習了序數。音樂游戲“我們邀請一個人”每唱完一遍,便問問幼兒甲隊少了幾個人?乙隊多了幾個人?再唱一遍,請幼兒數一數原先有幾個人?現在有幾個人?多還是少?多幾?少幾?在音樂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了多1和少1?傊,通過這類活動,可以讓幼兒在唱、念和動作過程中,愉快地學習和鞏固數學知識。
幼兒的生活離不開數學活動,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可開展有趣的數學活動。因此,作為教師我應多積累和探索,創(chuàng)新更多更好的數學活動,充分利用一日活動靈活地引導幼兒認識和復習數、形、時間、空間知識,使幼兒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周圍世界中充滿了各種數學知識,引起他們探索、學習數學的更高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