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指出的是,教師語言技能的運用與觀察技能是密切相聯(lián)的,正確的語言指導基于準確的觀察。從目前我國幼兒教育的現(xiàn)狀看,每個幼兒園的班容量都較大,一個班有3、40個孩子是普遍現(xiàn)象,這就給教師的工作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因此也就更加要求幼兒教師要學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觀察幼兒的一切活動,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嘴到"。觀察的細致、周到,語言的指導才更加準確、到位。
幼兒教師的語言技能和語言策略,是在工作中逐漸形成的,它既基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也基于教師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正確認識和正確的教育觀念,因此,為了提高教師的語言技能和語言策略,對教師提出如下幾個要求:
一是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語言修養(yǎng)注重的是個體運用語言的熟練度、準確度和流暢度,及在各種語言環(huán)境中的言語行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日積月累逐漸地形成,因而要求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注意這么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必須加強思想修養(yǎng)。古人說:"言為心聲",沒有心靈的豐滿,就沒有語言的豐滿;沒有心靈的高尚,就不會有高尚的語言。教師只有有高尚的師德,其語言才可能健康、文明、豐富、美好。其次,教師必須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它包括語音的訓練,即練好普通話;包括儀態(tài)的訓練,即舉止穩(wěn)重、態(tài)度大方、講究儀容、從容鎮(zhèn)定;包括必要的朗讀訓練、膽量訓練和講話訓練等等。
二是要求教師掌握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把握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是掌握語言技能、運用語言策略的前提。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與幼兒思維、理解的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比如,幼兒不能理解教師的"反話",當教師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對幼兒說話時,他們聽不出老師的正話反說。有一個初入園的小班幼兒,在回答老師的"人有幾只眼睛?"的問題時說:"有三只眼睛。"老師非常生氣,于是說:"人的眼睛有四只。"幼兒馬上點頭跟著說:"是四只。"這樣的語言只能造成幼兒的思維更加混亂,不會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幼兒對語言的理解也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很難理解喻意或語言的深層含義,年齡越小,這種特點表現(xiàn)得越明顯。教師只有把握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特別是把握幼兒理解成人語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不同場合、在幼兒園各種活動中,有效地運用語言對幼兒進行指導和教育。
三是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語言策略是教育觀念的反映。如前所述,語言策略和語言修養(yǎng)并不是一回事,語言策略更多地與教育觀念相聯(lián)系。作為幼兒教師,即使具有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但如果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比如沒有完全弄清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幼兒的主體地位之間的辯證關系,就不可能形成較好的語言策略。由于教師的教育觀念支配著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語言和行為,因而,如果要形成良好的語言策略,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比如對幼兒學習的正確認識、對幼兒園以活動為主觀念的認識、對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的認識、對尊重幼兒的認識等等,有了正確的教育觀念,教師才會掌握準確的教育策略。
總而言之,語言技能和語言策略是評價幼兒教師語言活動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技能和語言策略,這就需要幼兒教師不懈的努力,從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zhì)入手,力求使自己成為真正適應新時期幼兒教育發(fā)展的合格教師。
主要參考文獻:
1、趙寄石 樓必生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2。
2、柏恕斌 丁振芳 《教師口才學》 中國書籍出版社 1995、8。
3、彭聃齡 《語言心理學》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3、10。
4、黃中建 《教學語言藝術》 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