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指導要根據(jù)需要
幼兒是需要教師的指導,可是這也不意味著教師可以隨意介入幼兒的活動,教師的介入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在幼兒專注的進行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貿(mào)然的打斷他的思路,或者上前去問東問西,而應該在孩子結(jié)束這件事情的時候再進行詢問然后給予適當?shù)谋頁P等等。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一個孩子在認真的搭積木的時候,老師走過去,你在做什么?搭什么東西呢?能告訴老師么?孩子的大腦畢竟在發(fā)育中,注意力也很難集中,這樣反而會打亂孩子的思路,不能起到推動的作用反而起到反效果。
二、教師指導要有針對性
在區(qū)角活動中,幼兒經(jīng)常會遇見困難,這時候必然需要教師的指導,但是怎樣指導呢?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段十分經(jīng)典的話:區(qū)角活動基本以自然觀察為主,要做到:靜心、細心與耐心。靜心是盡量不打擾幼兒自然的行為過程,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細心是注意捕捉幼兒行為表現(xiàn)中的有益信息和其發(fā)生的時間、背景等,必要時可做一定紀錄。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費時間,觀察有時需要經(jīng)過一定的時間后才能獲得一些有價值的資料。觀察是教育的先導,只有充分觀察、了解幼兒,教育指導才能有更好的針對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適應、滿足幼兒的發(fā)展需要,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個善觀察者。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在足夠的觀察后,我們才能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指導。
三、教師指導要有層次性
不同的幼兒也有著不同的能力,每一個幼兒的興趣也是不一樣的,那么這時候就需要教師也能夠不著痕跡的進行分層次的指導,也就是因材施教。有的幼兒喜歡建筑區(qū),小小年紀就有當建筑師的夢想;有的幼兒喜歡科學,以后要當科學家,雖然小時候的夢想可能都有些幼稚,可是教師在孩子們的興趣的基礎上適時引導,是不是能夠使得他們學習起來更有動力呢?
四、教師指導要有激勵性
教師在幼兒取得小小的成功時,可以對其進行表揚、稱贊。稱贊的時候可以引導小孩子進行更多的創(chuàng)作,鼓勵他能夠不斷探索有更高的成就;除了單獨的表揚,也可以對所有的幼兒進行集體表揚,增加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引起他們的共鳴。
幼兒園的學前教育主要目的在進行啟蒙教育,在啟蒙的過程中埋下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種子,而區(qū)角游戲這種新的教育模式和幼兒園的教育觀念是極其契合的,通過合理的區(qū)角游戲的安排,可以讓孩子們在充分自由的條件下輕松的學習到有用的東西,激發(fā)他們探索的興趣,豐富他們的經(jīng)驗,還能夠通過集體的交互式的活動讓他們學會和人交流,學會和別的孩子相處,作為幼兒教師的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有效的指導他們、引導他們,讓孩子們更加健康的成長,使區(qū)角活動成為孩子們真正的樂園。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活動區(qū)與幼兒智力發(fā)展研究的初探》
3《學前教育改革與研究》 新時代出版社,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編。
4《幼兒區(qū)角活動的設置與指導策略》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