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注意做到適時鼓勵,在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應有的放矢進行指導,對孩子們的求異行為應加以鼓勵,而不是橫加指責;盡量不作過多的限制,以免幼兒怕犯錯誤而產(chǎn)生恐懼心理;注意做到適時鼓勵,在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教師可以適當?shù)亟档蛯W習的難度,讓幼兒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幼兒體驗成功的同時,就會獲得信心。在課上,教師對幼兒的表揚一般是口頭表揚,動作、眼神暗示等,現(xiàn)在我們還可在課件中設計表揚的環(huán)節(jié),如幼兒回答對某個問題后,電腦中會出現(xiàn)表揚的畫面,可以是五角星、小紅花,也可以是其它一些東西,這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定,另外還可加上語音,如你真棒、太好了等,電腦中的表揚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新的刺激,對幼兒也有一種激勵作用。
八、小課堂教育與社會大自然結合
過去,我們組織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時,常常局限于園內(nèi)的教育,而忽視與園外科學活動的結合。其實,幼兒科學探索活動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幼兒的科學教育內(nèi)容離不開大自然和社會連續(xù)的活動,不同的渠道,多種方式,多樣活動,都有利于幼兒知識經(jīng)驗的獲得,認知能力的提高。
自然界是充滿著許多誘人的奧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們總是喜歡提出各種問題或是親手撥弄一下探個究竟。所以大自然是幼兒學科學的最好課堂和材料,其生機勃勃、變化萬千的景象為幼兒科學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觀、最生動的材料。在進行"蟲蟲、蟲蟲飛"的主題教學時,我們帶著孩子一起進入昆蟲世界。讓每個孩子都象名偵探柯南一樣去發(fā)現(xiàn)我們周圍有哪些昆蟲?這些昆蟲叫什么名字?它們住在什么地方?喜歡吃什么?怎樣采集昆蟲和飼養(yǎng)昆蟲等。孩子似乎天生對各種各樣的昆蟲感到好奇,他們常常會睜著自己明亮的眼睛觀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小動物。走進我們的教室,首先映入在大家眼簾的是孩子們制作的昆蟲吊飾,這些有趣的昆蟲都是孩子們與爸爸媽媽一起利用廢舊的物品共同制作的。在活動室外,我們還創(chuàng)設了親子作業(yè)欄,這就給周圍環(huán)境增添了更溫馨的色彩。
此外我們還組織幼兒去公園。這種外出游玩的過程,便是幼兒探索科學的過程。當我們來到那座涼亭時,幼兒就提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問題:為什么人們要制造涼亭?涼亭有什么用處?為什么要造這么多的涼亭……。幼兒對科學經(jīng)驗的吸取和積累,認知結構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學習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靠一點一滴逐漸積累的。
日常生活中,抓住了點點滴滴的機會,在學習生活的同時也接受了科學教育。由于幼兒園的教學課程取之于生活的各個層面,和幼兒的周邊環(huán)境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也有利于各科教學的相互滲透。例如:歌曲演唱《大雷雨》就滲透了自然氣象科學的常識,通過歌曲學習,小朋友也了解了雷雨是夏天特有的氣象特征之一,是特定的天氣溫度和濕度造成或引發(fā)的自然現(xiàn)象。假如進一步探索,還可以找到雨是怎么形成的秘密。再例如:語言散文詩欣賞《春姑娘》,優(yōu)美的文字和和諧的韻律不僅給孩子帶來文學的享受,通過散文欣賞內(nèi)容的理解,滲透了很多春天季節(jié)特征的了解。因此,科學活動的滲透性不局限于科學教育活動,更蘊涵在其他各科教育和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專門性活動和滲透性科學活動的交融從形式上豐富了活動的方式,給幼兒更多的接觸、了解、探索科學世界的機會。
總之,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多讓自己成為一名和幼兒一樣的探索者,盡量去了解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疑問,尊重他們的想法,引導幼兒進行大膽嘗試,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探索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激起幼兒強烈主動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