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在面對大班幼兒"求助"型告狀行為時,所持的態(tài)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教師能耐心處理,但也有教師對告狀行為采取了不恰當?shù)姆绞健F鋵,存在以上不合適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是因為教師沒有重視告狀行為,在處理告狀行為的方式上,沒有正確分析他們告狀的原因,以及正確處理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傊还苡變阂蚴裁丛蚨鏍,教師要以尊重、理解幼兒的態(tài)度認真傾聽,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來應付,在了解情況后,更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為幼兒日后成為"社會的人"和"健康的人"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關鍵詞:
"求助"型 告狀行為 成因 教育措施在幼兒園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教師在面對大班幼兒"求助"型告狀行為時,所持的態(tài)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教師能耐心處理,但也有教師對告狀行為采取了不恰當?shù)姆绞,例如:不予理睬;敷衍了事。其實,存在以上不合適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是因為教師沒有重視告狀行為,在處理告狀行為的方式上,沒有正確分析他們告狀的原因,以及正確處理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象,就必須讓教師重視、了解大班幼兒"求助"型告狀行為,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一、 大班幼兒"求助"型告狀行為的成因分析(一)自身因素1.自我的思維方式由于幼兒年齡小,難以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無法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也不能理解他人,往往有"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特征。因此,幼兒之間在共同的活動中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建立同伴關系。
2.盲目的崇拜行為每個幼兒都希望自己得到教師的重視、關心與鼓勵,由于年齡的特征對教師有一種特別的依賴感,因此,幼兒在幼兒園遇到困難時,自然會想到他們最信賴的教師,因為教師可以幫助他們解決所有的難題,這一點在幼兒那里是不容質(zhì)疑的。
3.自身的性格因素(二)家庭因素1.獨苗式的家庭環(huán)境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全家都視為掌上明珠。缺少了與小伙伴一起的集體活動,使孩子沒有養(yǎng)成與人協(xié)同合作的精神,又缺少競爭性,所以社會適應能力比較差,養(yǎng)成了動不動就找教師告狀的習慣。
2.溺愛式的家庭教育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得過度就是溺愛,往往把孩子擺在高于父母的不恰當?shù)奈恢蒙希^多地滿足孩子的各種愿望,包辦孩子的一切,常常因為心疼孩子而遷就他。使得孩子勤勞儉樸的作風較差,而且也助長了孩子學習不努力的不良習慣。
(三)幼兒園因素1.知識性的教學活動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都以灌輸知識為主,特別是為了作好入小學準備的大班幼兒,更是灌輸了一些小學知識,以為這樣就可以比別人"先行一步",其實不然。
2.集體性的教育管理現(xiàn)在幼兒園里每個班級的幼兒人數(shù)都很多,教師只能顧及大多數(shù),無暇照顧到每個幼兒,給教師對幼兒的指導帶來了許多實際的困難。導致了教師只能照顧到大部分幼兒的需求,而忽略了一部分幼兒,不能做到了解每個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對幼兒的教育也不能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二、有效對待大班幼兒"求助"型告狀行為的教育措施(一)教師方面1.抓住契機,及時教育(1) 安定情緒大部分教師無法忍受幼兒"求助"型告狀行為。其實,幼兒喜歡告狀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普遍的現(xiàn)象,教師不要怕幼兒告狀,從積極意義上說,幼兒告狀正是他們親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xiàn),因此教師應先不受其影響,以冷靜的頭腦來洞悉事件背后的意涵。
(2) 避免介入把幼兒的問題回歸到幼兒身上,教師的介入將剝奪幼兒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有時教師的仲裁未必全然公平,倘若不能令雙方心悅誠服,也可能因偏心而失去了公信力。
(3) 積極引導教師有時也無法有效的解決人際紛爭,何況大班幼兒更難以獨立完成。然而,教師不能因為他們的能力有限而剝奪其學習的機會,反而更需利用事件發(fā)生當下實施機會教育,培養(yǎng)他們面對問題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潛移默化,滲透教學(1) 學會寬容教師應該教導幼兒學習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要盡量給幼兒創(chuàng)造自由交往的機會和空間,鼓勵和啟發(fā)幼兒參與活動時互相交流、協(xié)商,引導幼兒學會分享,懂得分享,和同伴直接用商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 潛移默化教師可以運用繪本,可以組織幼兒觀看動畫片、聽故事等,也可以組織幼兒通過談話,討論等形式,講一些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幼兒來想辦法解決,從而提高幼兒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進而減少幼兒"求助"型告狀行為。
。ǘ┘议L方面1.改變以往一貫嬌慣孩子的做法對孩子的具體要求分清是否合理,對于一些不合理的、過分的要求應予以指出、拒絕,并對孩子耐心地講明道理,指出他的不對之處,提出批評。
2.幫助孩子克服心理的依賴性要求孩子克服依賴性,促其自理,導之自強,教之自立,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讓孩子養(yǎng)成自己動手的習慣,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其獨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