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了解幼兒的個性和真實想法、捕捉到來自幼兒的信息,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讓幼兒產(chǎn)生信任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實現(xiàn)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傾聽。
【關(guān)鍵詞】傾聽,表達,成功感,興趣,耐心。共同成長
【引言】一位偉人曾經(jīng)說過:"喜歡傾聽的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而作為一個幼兒教師的我借此想說:"喜歡傾聽的教師是一個智慧的教師。"
孩子的心靈是一張未曾下筆染墨的生宣,怎樣讓這張生宣充滿詩情畫意,讓它充實飽滿,我認為首先要學會傾聽他們,這樣才能更好地伴隨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葉瀾說:在平時的幼兒園教學課堂中,教師問、學生答已經(jīng)成為天經(jīng)地義的常規(guī),然而學生對提出的各種問題作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與教師預先估計的完全一致。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于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傾聽是人類的本能,我們要想從根本上徹底的了解幼兒,傾聽就成了一個必要的前提。正如魏書生所說"走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中去,就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所以只有通過傾聽,才能了解幼兒的個性和真實想法、才能捕捉到來自幼兒的信息,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才能讓幼兒產(chǎn)生信任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實現(xiàn)心靈與心靈的溝通。在幼兒園教學中,是否學會傾聽,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問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童趣的世界,體驗幼兒的情緒,就成了我們幼兒教師能否組織好動態(tài)生成中的課堂幼兒園教學的重要條件。
在教育實踐中,教室往往培養(yǎng)孩子學會傾聽,讓孩子傾聽老師的指令,卻忽略了自己去傾聽孩子的表達。這樣的教學只知道說教,而缺乏傾聽的意識,那么所進行的教育必定是殘缺、低效的教育。其實,老師傾聽孩子表達,傾聽其所言,其所想,對加強老師與幼兒的交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情感和個性,以及促進孩子的口語發(fā)展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們要如何去傾聽孩子呢,作為一個年輕的幼兒教師的我,我自知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還不足,我就就我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粗略的淺談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一、傾聽孩子--給予其成功感
有一天,我所教的幼兒班還在進行幼兒想象畫幼兒園活動,有一位孩子的媽媽來接他了,只見他拿著自己畫好的作品向媽媽炫耀:"媽媽,快看!這是我設計的娃娃!"可孩子媽媽并沒有表示認可或者表揚,而是說:"你設計的什么東西呀?看其他同學設計的多好!"孩子的臉一下子就變得不高興了。
幼兒所完成的一次成果或許在我們看來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站在他那個年齡,他那個層次去看待,當我們這樣做了,便會從內(nèi)心深處也和他一樣的感到一種成功后的激動與喜悅。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那份盼望得到表揚的急切心情。當孩子在我們老師面前展示他的成果時,我們要豎起大指拇給他肯定,給他贊揚,這樣就會給孩子一種潛在的動力。
二、傾聽孩子--培養(yǎng)其興趣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會做做小動作,思維不能一直跟著老師走,站起來回答問題風牛馬不相及,不能夠有耐心傾聽別的小朋友講故事或者回答問題等等。
孩子一出生便具有一種玩的天性,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得好,"游戲就是兒童的工作",所以我的教學往往是在游戲中進行的,這與我們成人不同,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學習得最好的時候,常常是靜靜地坐著傾聽的時候,比如聽老師講課或者自己看一本書。孩子卻不能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心智活動或思維。他們只能通過對事物進行實際操作來學習,不管這些活動是搭積木、玩洋娃娃還是過家家。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本性,培養(yǎng)其興趣,吸引其注意力,順其所想,因材施教。
三、傾聽孩子--"耐心式"教學
我上識字課《小金魚》時,當我問到:"寶貝們想一想什么會在水里游"時,我的話還沒說完一個小朋友說:"老師,我知道是人在水里游。"很顯然他答錯了,但我不能直接說他錯了,我還是鼓勵他"再想一想,再說一次",用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多想多說,而不能打斷、制止孩子的話語,并且靜靜的、認真的看著他,聽他說,讓他感受到你的眼神在默默的鼓勵他。
感情交流是師生交往的基礎和動力。在聽的時候,老師的一個體態(tài)動作,一個眼神,一個姿勢都會對幼兒產(chǎn)生巨大的鼓勵。當他們說的時候,老師要邊聽邊猜,邊聽邊幫助他們放松情緒,使他們產(chǎn)生想說的愿望,說出心里想說的。
陶行知先生曾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想這正是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將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傾聽孩子們最深處的心聲,我將用一片真愛去呵護著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