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由歌詞朗誦開始的設計---從“學習歌詞朗誦開始”
適應于:歌詞的語言更加復雜,但情境性、故事性卻又較弱。
特點:是將詞單獨分離出來用兒歌或詩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分散詞曲同時學習的困難,并在第一階段的教學中把幼兒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歌詞的音韻節(jié)奏等方面的特殊審美特征上。而在第二段的教學中又可以把幼兒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曲調和詞曲的關系上。例《蜜蜂做工》
6.由游戲開始的設計----從游戲開始或游戲在前在學玩游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會的,如《丟手絹》
7.由“填充參與”開始的設計適用于:歌曲中含有不斷重復出現(xiàn)的簡單的詞曲動機。
特征:在教師第一次翻唱時,幼兒就用朗誦或歌唱的方式參與。幼兒參與的部分主要是歌曲中不斷重復的那些部分。例《頑皮的杜鵑》
8.由副歌開始的設計副歌一般都更加容易理解、更易于激發(fā)情緒、也更易上口和記憶,所以明顯學會唱副歌,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秋天多么美》
9.由“無意義音節(jié)玩唱開始”的設計所謂無意義音節(jié),是行對有意義的歌詞系統(tǒng)來講的。如“啦啦啦、滴滴噠噠、嚕嚕嚕”等,可以起到增加情趣、降低困難的效果。這種方法可以擺在任何程序中,如果作為導入的程序就要安排在新歌學習的開始部分。
10.由直觀形象開始的設計
適用范圍:歌詞含義對幼兒來說不明確、歌詞先后順序容易混淆。
。1)突出順序法: 例《來了一群小鴨子》
困難:“小白鴨、小黃鴨樂的嘎嘎叫,小灰鴨、小黑鴨吵著要洗澡。”按序出示相應顏色的鴨子圖片比畫一池塘鴨子更有效。
。2)突出重點法:例《畫媽媽》
困難:第一段第一句“小蠟筆畫呀畫”和第二段第一句“好媽媽笑哈哈”總會混淆,要突出是用蠟筆在畫媽媽。
(3)突出關系法:例《大饅頭》
困難:孩子弄不清饅頭、面粉、小麥和農民伯伯之間的關系。因此教師提供的圖片應突出歌詞中表述的這種內在關系,表達出先后順序。
。4)突出結構法:例《畢業(yè)歌》,1、3段結構、旋律相同,但歌詞不同。而2、3段中都有老師,但是順序卻是顛倒的,因此容易讓幼兒混淆。
歌詞:時間時間像飛鳥,滴答滴答向前跑,今天我們畢業(yè)了,明天就要上學校。
忘不了,幼兒園的愉快歡笑,忘不了,老師們的親切教導。
老師老師再見了,幼兒園幼兒園再見了,等我戴上紅領巾,再向你們來問好。
第一行,紅色:一個帶有翅膀的鬧鐘,一位去上學的孩子;第二行,黃色:一群孩子,一位老師第三行,紅色:一位老師,一群孩子,一位戴著紅領巾行禮的小學生(5)突出情節(jié)法 例《蝴蝶花》
以圖片突出這樣的情節(jié)特征,就更能幫幼兒記憶歌詞,且對歌詞內容、情感的理解和表達的深切程度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