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被國際教育界公認為“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科學地引導幼兒進行繪本閱讀不僅能給幼兒帶來閱讀的愉悅,還能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開拓幼兒的想象空間,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為了最大化地發(fā)揮繪本的教育價值,我在繪本教學中嘗試運用多種方法來指導幼兒閱讀繪本。
1.猜想式閱讀法。即通過猜想繪本故事內容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閱讀繪本的一種方法。優(yōu)秀的繪本作品往往會配有美觀的圖畫,通常幼兒都會被繪本中的圖畫所吸引。因此,我引導幼兒通過閱讀圖畫來猜想故事內容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比如,繪本《逃家小兔》的封面是一對在草叢中互相對視的母子兔。我請幼兒據(jù)此猜想該繪本可能會講些什么?幼兒的猜想相當豐富多彩:“兔媽媽在和兔寶寶說悄悄話!”“兔媽媽肯定在告訴兔寶寶當心大灰狼,森林里的大灰狼可厲害了!”“它們是不是在這里等誰呀?”……雖然幼兒的猜想有的漫無邊際,但幼兒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及其以往閱讀文學作品的經驗來大膽地根據(jù)封面猜想著自己所“閱讀”出來的故事。
2.分段式閱讀法。即將一個繪本分成幾個部分逐步進行教學的方法。該方法常常適用于閱讀故事容量比較大、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繪本。以繪本《子兒,吐吐》為例,這個故事的轉折點有二:一是在左圖,同伴們預測小豬的頭上會長出一棵木瓜樹;二是在右圖,小豬為了自己頭上能長出木瓜樹而準備行動。我在教學中就抓住了這兩個轉折點,將繪本的閱讀分成了三部分進行。在每部分的閱讀后,我都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想象猜測故事的可能,再進入下一部分的閱讀。
3.扮演式閱讀法。即通過讓幼兒或師幼共同扮演繪本中的角色來閱讀繪本的一種方法。幼兒在看繪本時不僅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的生活、其他的文學作品,還往往會把自己想象成繪本中的某個角色。因此,在幼兒熟悉和理解繪本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幼兒扮演繪本故事中自己所喜歡的角色來鞏固繪本閱讀。比如,在我運用該方法執(zhí)教《逃家的小兔》中,彤彤一邊做跳進水里的動作一邊說:“我跳到水里,鉆到水底,媽媽就找不到我了!”滔滔一邊縮著身體一邊說:“我躲在密密的草叢里,媽媽就看不見我了!”……幼兒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著閱讀繪本所帶來的角色體驗樂趣。而且,這些想象的內容讓繪本閱讀不僅僅局限于繪本本身,而是使得繪本閱讀更加豐滿、更加立體。
4.細節(jié)式閱讀法。即細致地觀察繪本中有趣的細節(jié),從而達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雖然每本繪本的文圖構成不同,但優(yōu)秀的繪本大多都考慮了情節(jié)、場景、人物、心理等的變化,圖畫也具有動態(tài)感和流暢性,整個畫面看起來和諧、完整。運用該方法閱讀這樣的繪本,往往能突出繪本中精彩的部分,讓幼兒更加細致地感受繪本。比如,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扉頁有一張地圖——母雞散步的路線,畫面把蘿絲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房、籬笆和蜂箱完整而連貫地以大頁面的方式展現(xiàn),把故事情節(jié)的主線直接拎了出來。在教學中我極大地挖掘了地圖這一細節(jié)的作用,通過讓幼兒細致地閱讀地圖,來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整個故事內容。
除了上述繪本閱讀方法外,還有整體式閱讀法、主干式閱讀法、對比式閱讀法等。這些繪本閱讀方法既可以單獨運用,也可以綜合運用。我們應根據(jù)幼兒的閱讀特點、繪本自身的特點以及教學的需要靈活運用繪本閱讀方法,使之更好地服務于繪本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