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怎樣注意安全,
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傷害:
1、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鞋帶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傷,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吃魚把魚刺挑干凈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飯不嘻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我們平時非常注意幼兒這些生活小節(jié)的訓練,孩子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決不包辦代替,這樣,孩子在自己的勞動實踐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起到了一些自我保護的作用。
2、幼兒園樓道樓梯的安全
幼兒在教室、樓道、走廊內(nèi)的安全,學生上下樓梯的安全,也是幼兒園容易出事故的地方。外出活動的時候應該時刻提醒幼兒靠邊走,不推不擠,下樓梯要扶好,以此來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
3、在游戲場上注意安全,教幼兒學會保護自己
幼兒在游戲時很容易受傷,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便教師在現(xiàn)場,學生的傷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幼兒在活動中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幼兒活動時不小心絆倒,相互之間的碰撞以及其他的傷害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教師沒有把幼兒"收入視線類"的話,就很難證明自己是沒有過錯的。 怎樣避免呢?在游戲時,幼兒顯得格外活躍,也特別容易受傷,教師需要輔導他們安全地進行游戲活動,如正確使用游戲設(shè)備(攀登架、滑梯、三輪車等);遵守游戲規(guī)則;有需要時懂得向教師求助。以此來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4、因"硬件設(shè)備"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如滑滑梯、攀登、蹦蹦鹿,蹺蹺板等硬件的玩具中,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教師在監(jiān)督幼兒的活動中,就很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為此教師在每次帶領(lǐng)幼兒在活動的時候,應隨時提醒幼兒應該注意的碰角。
5、防燙傷:
喝牛奶、湯、開水或吃飯的時候,教師應隨時提醒幼兒,應先將物品以及熱的食品吹溫,然后慢喝.在飲水機前接礦泉水時應先接冷,再接熱.以此來避免燙傷事故的發(fā)生。
6、喝水上洗手間時注意安全
喝水時,上洗手間的時候為了避免事故的發(fā)生。首先應教幼兒學會謙讓,并排隊,不推不擠。其次,還要有一位教師看管好孩子,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幼兒期是身心成長的奠基期,是教給幼兒有關(guān)健康與安全的基本知識和技巧的理想時期,幼兒若能在這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就會避免許多危險事的發(fā)生。祝愿天下的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