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there whenever he needs you.父母要做一處溫暖的避風港,讓孩子在受傷時有一個療傷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只要他需要,父母隨時都會在他身邊,這樣孩子才會有勇氣去嘗試新的事物,
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懂得什么是失敗和挫折,要知道他也會有負面的情緒,爸爸媽媽要當好他的聽眾,容納下他所有的埋怨和牢騷,對于他生氣、不開心的原因,既不要責怪也不要取笑。小小孩的情緒一般來得快去得也快,等他情緒平靜下來之后,就沒什么大問題了。
讓孩子隨時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濃濃的愛,將能夠大大降低他的分離焦慮。每天送他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拉著他的小手,達到之后親手把他交到老師手里,讓寶寶對老師產(chǎn)生一種信任感,在離開時要蹲下和寶寶說再見,告訴他爸爸媽媽要去工作,下午會來接他回家,讓他知道在幼兒園內(nèi)他會度過開心的一天。這樣時間久了,寶寶就會知道幼兒園只是白天暫時停留的地方,爸爸媽媽會定時來接他回家,而并非是要拋棄他。
鼓勵是為了引導孩子重復好的行為,糾正是為了停止孩子不好的行為。要想做一個成功教養(yǎng)孩子的父母,就要懂得關愛和管教同時運用。要知道寶寶有時候是聽不進道理的,單憑說教和哄騙都解決不了問題,因此,嚴格的管教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讓孩子知道,該守的規(guī)矩一定要守,否則將導致什么樣的后果。
不要擔心會嚇到孩子,只要您注意管教的方式方法就好,管教孩子也是為了孩子好,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愛,而愛是沒有條件可講的,應該全盤接受。
2-3的寶寶已經(jīng)是個小大人啦,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爸爸媽媽總是問他"行不行""好不好"的時候,他一般都會回答"不行"或"不好",因為在小小孩的心目中要以"否定"來肯定自己的存在。
了解了孩子的這種心理之后,我們不妨在一些小事情上讓寶寶來做一次主,比如玩什么玩具、聽什么音樂、穿什么鞋子等等,在這個過程中,讓寶寶自己去判斷、去決定一些事情,并且從中獲得成就感。
而在一些必須做的事情上,只管指揮孩子去做就是了。
大人要嘗試著從孩子的心理角度出發(fā)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盡量多揣摩一下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為什么會怕黑?為什么會和別的小朋友打架?為什么吃飯慢?為什么精力不集中?我們小時候有沒有怕過黑?我們小時候是不是也經(jīng)常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很多看似無法理解的問題,只要我們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就明白了,孩子的心理本來就是這樣的嘛,了解了事情的緣由之后,我們再加以耐心的引導,問題的解決就不困難了。
這是總結的日常帶寶寶的一些家長提出的問題匯總,不知有沒有解決您們心中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