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缺乏合作與交流 少數(sh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教師、學生交流少,缺乏愛心,育人意識淡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做事能力,更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這一任務的完成主要靠的是教師。但在教育實踐中,有的教師只滿足于課堂教學,只顧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問之甚少,對學生的不良現(xiàn)象視不而見,不批評教育。只注重傳授知識,不注意思想道德教育,片面認為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沒有把育人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育人意識淡薄。認為對于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身心素質培養(yǎng),是學校領導和黨務政工干部的事,抱著與己無關的態(tài)度。
開展師德培訓和教育。把師德教育列入全校教師培訓總體計劃,分思想政治教育、職業(yè)理想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個專題對全校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培訓,讓師德規(guī)范入腦入心。 五、道德失范 有的教師在遵紀守法方面缺乏自律,沒有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guī),未能很好地以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加強教師的法律法規(guī)學習,樹立教師法制意識。要進一步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guī),樹立教師法制意識,使教師真正做到依法執(zhí)教、文明執(zhí)教。積極搭建師德建設的平臺,提高活動效率。實踐證明:圍繞師德建設的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搭建平臺,是開展師德建設的最好方法。如開展以師德建設為主題的演講賽、師德格言征文、書畫比賽、文藝晚會等;又如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媒體,如校園廣播,專欄,宣傳師德形象,弘揚師德正氣;組織教師為師德建設獻計獻策活動等,以促使教師人人參與,人人接受培訓,接受教育。通過搭建平臺,不斷挖掘潛力,整合師德建設的各種教育資源,不斷完善教師的人格,真正守住師德的底線,強化師德形象,做社會、家長、學生滿意的教師。
總之,新時期中小學師德建設應在弄清內涵和底線的基礎上,發(fā)揚我國師德教育的光榮傳統(tǒng),在大膽正視現(xiàn)實問題的同時,積極思考,正確應用對策,齊抓共管,不斷完善,不斷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師積極參與,共同構建高尚的師德師風。我們應當圍繞"不斷推進教育科學發(fā)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主題,認真靜下心來加以研究,探索切實可行的措施,并加以實施,切實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為教育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