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接待時,小雨奶奶很婉轉(zhuǎn)地問我:“老師,妹妹昨天被楚楚咬了,你看,手背上圓圓的一大塊,都發(fā)青了!”盡管奶奶的語氣很平靜,表情也很鎮(zhèn)定,但是,我分明讀到了質(zhì)問和憤怒。
我一邊微笑著接過孩子的手,一邊迅速回憶昨天的情景:昨天小雨拉肚子,弄臟了全身,給她洗澡的時候,我特別仔細地幫她洗了雙手,當(dāng)時手上一點異樣都沒有,清洗干凈后就被奶奶接回了家。而且,我們班沒有一個孩子叫楚楚?確定后,我仔細看了看孩子的手背。的確,圓圓的一大塊,黑乎乎的。難道真的是我們工作的疏忽?我用手輕輕揉了一下,發(fā)現(xiàn)上面有毛忽忽的纖維,黏糊糊的。我更加明確了。
“奶奶,昨天幫小雨洗澡的時候,我特別仔細地幫她洗過手,當(dāng)時什么也沒有。”我自信地看著奶奶說。“上面黏糊糊的,可能是粘了什么東西吧?”我看到小雨奶奶的犀利的眼神中傳遞著懷疑。“要不,我呆會再仔細問問,如果真的是別的孩子咬的,我一定好好處理,放學(xué)給您滿意的答復(fù)!”
奶奶走后,我讓阿姨打來了熱水,用肥皂仔細地給孩子洗手背,一會兒就搓掉了上面的污垢。握著小雨白皙的小手,我覺得天空特別明亮,思緒更加清晰了。如果真的是咬的,手背上應(yīng)該有兩排彎彎的牙印,有淤青也不可能是一個圓形啊?如果淤青呈圓形的話,應(yīng)該是打的或是壓的。這么簡單的道理為什么家長會不明白呢?唉,我真的很想這樣和小雨奶奶分析一下,然而,我知道這樣做只會把事情擴大。
晚上離園時,我很自然地和奶奶說了一句:“奶奶,小雨手上的臟東西已近洗干凈了!”小雨奶奶什么也沒有說,拉著小雨就離園了。
第二天來園時 ,小雨奶奶老遠就熱情地對我說:“老師,有件事情跟你說一下!”“什么事情呀?奶奶?”我微笑著說。其實,心里已經(jīng)樂開了。
原來,小雨手上的“淤青”是圓形驅(qū)蚊貼留下的痕跡。而“楚楚”則是驅(qū)蚊貼的品牌名。由于小雨晚上和媽媽住,所以奶奶不明情況。聽著奶奶的解釋,看著她尷尬的笑容,我一個勁地說:“不是咬的就好!”
面對小班家長時,我們往往會遇到很多的責(zé)難和誤會,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耐住性子,用理智來處理每一件小事,用事實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