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活動過程,幼兒積極性非常高,在制作心情卡的時候,大部分幼兒都畫出了四、五種不一樣的表情,還配上相應的彩紙,互相交流時,不少幼兒還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講述了心情故事,成長了語言表達能力。
改進建議《綱要》指出:"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jīng)驗。"因此,在美術(shù)活動中,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能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地追問或轉(zhuǎn)問,使幼兒從不一樣角度和不一樣視點成長擴散性思維。但在本次活動中,我的追問還不夠及時和靈活,如教師問:"小狗見小熊說是他拿的帽子,心情怎樣?表情又怎樣?"幼兒1說:"小狗生氣了。" 幼兒2說:"小狗的眉毛都豎起來了。"幼兒3說:"小狗嘴巴都翹起來了。"我應馬上接問:"還能從什么地方看出它生氣了?"失去了讓幼兒進一步仔細觀察的良機,創(chuàng)造性引導還不夠,表情不是千篇一律的,五官應該還有其他變化。另外在材料的選擇上也沒有考慮周全,個別彩紙的色彩還不夠有針對性,如紫色彩紙色彩太亮,給人的感覺不夠壓抑。
活動延伸:可開展"嘗味道、畫表情、找顏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