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兩歲,前天晚上開始發(fā)燒39度,有點流鼻涕,去醫(yī)院看后退了燒,昨天看著精神還可以,也能吃東西,但還是有點燒,請問我該怎么辦?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fā)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于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xù)發(fā)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fā)熱。
上述基礎體溫是指的直腸溫度,即從肛門所測得,一般口腔溫度較其低0。3℃~0。5℃,腋下及頸部溫度又較口腔溫度低0。3℃~0。5℃。
你的寶寶37。4度若是從肛門量的,則完全正常,若是從頸部或腋下量的,則直腸溫度約在38度~38。4度,屬于低熱。
我的原則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燒藥,打退燒針,要給寶寶多喝水。注意環(huán)境溫度是否過高。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很高,嬰兒自身調(diào)節(jié)體溫的能力又差,媽媽抱著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fā),使體溫升高。但是這種發(fā)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再給孩子放在涼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個溫水澡,幾小時后體溫就會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內(nèi)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得過多,也會使嬰兒體溫升高。
若高燒38。5度以上,請立即讓醫(yī)生確診是病毒感染的,還是細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細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頭孢類),不要急于退燒,燒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來。
另外我想說的是不要迷信輸液。醫(yī)生說了,可以吃藥的不要打針,可以打針的不要輸液,關鍵是要用對藥,而不是用重藥。
注意是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情況存在。
主要的癥狀及原因有以下:
發(fā)燒的同時流鼻涕——感冒(感冒癥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續(xù)發(fā)燒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熱
在高溫場所發(fā)高燒的同時,筋疲力盡——中暑癥(日射病)
腮腺腫脹——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緒不穩(wěn)——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過氣來、呼吸困難——肺炎
牙床發(fā)紅、唾液多——口腔炎
嘔吐、抽筋、前囟門凸起——腦膜炎
嘔吐、抽筋、意識不清——肺炎、急性腦病
尿的次數(shù)多、血尿——尿道感染
發(fā)燒的同時,抽風——熱性抽筋
一般來說,如果體溫在38C左右,可不必急于給予降溫處理,這樣既可以觀察熱型,又不妨礙身體逐漸產(chǎn)生抗病能力。如果體溫在38。5℃以上,則可適當進行降溫處理,特別是有高燒抽風史的小兒,更應積極給予降溫。
退燒的方法很多,適合家庭使用的有如下一些方法:
。薄⒕凭猎,如一時找不到酒精也可用白酒代替。
。病㈩^部冷敷:可用頭枕冰袋、或額部冷毛巾濕敷,或兩者同時使用。此法簡單易行,有涼水即可,或用冰水更好。注意要及時更換冷毛巾或冰袋以加強退燒效果。
。、藥物退燒:退燒藥要按醫(yī)囑使用。劑量過大,可引起出汗過多,發(fā)生虛脫;也不能使用過頻,也就是說同一種退燒藥兩次間隔時間不能太短,以免藥物在體內(nèi)蓄積而產(chǎn)生副作用。一般兩次間隔以4~6小時為宜。小孩常用退燒藥以撲熱息痛較好,也較安全,副作用不大?杉彝コ。上海黃山制藥廠研制的“一滴清滴劑”是撲熱息痛的一種新劑型,適合小孩使用。其他退燒藥如阿斯匹林、阿苯片、安乃近等須在醫(yī)生指導下酌情使用,因其都有不同副作用。
。、多飲溫熱開水,這也是幫助退燒的方法之一。通過喝溫開水,可以促進皮膚出汗而散熱,達到退燒的目的。
小朋友半夜發(fā)燒要先量他的體溫,若超過38度就要用塞劑,要買一些在家里冰箱備用或看醫(yī)生剩的也可以留著喔! 若只是稍微熱,就先給他泡個較不熱的澡(要稍稍冷一點又不可以太冷喔)多喝水就可以改善,對啦冷枕是不可或缺的,要用時要再鋪一層毛巾,才不會燒沒退,頭凍傷唷。
。、 嬰幼兒設定溫度比**
所以父母親以手觸感溫的方式來探知孩子是否發(fā)燒并不可靠。嬰幼兒中心體溫大約攝氏37。5度,上下變動一度左右;較大兒童和**36。8度,上下變動0。5度。
燒會不會燒壞腦袋
發(fā)燒不治療,會不會體溫不斷上升,沒有止境“燒爆”呢?放心,不會的。人類體溫的上限約在41。6攝氏度,除非脫水或關在密閉的汽車當中,否則體溫自然到頂點就停止。因此發(fā)燒本身不會燒壞腦子或者致使,造成大腦操作的原因是潛藏在發(fā)燒背后的病因,而不是發(fā)燒這個癥狀。
燒時應多穿衣服或少穿衣服嗎
許多父母爭論究竟發(fā)燒時應該多穿衣服免得發(fā)抖,還是脫掉衣服幫助散熱,答案是,加減衣服要配合發(fā)燒的過程。當設定溫度提高、體溫開始上升,孩子會覺得冷,此時應添加長袖透氣的薄衫,同時可以給予退燒藥。服藥半小時之后,藥效開始發(fā)揮,設定溫度被調(diào)低了,身體開始散熱反應,孩子會冒汗感覺熱,此時就應減少穿衣物,或者采用溫水拭浴幫助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