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影視影片中,分娩的產婦很多都是大喊大叫,這樣過分渲染產婦痛苦的拍攝手法給很多女性造成對懷孕生產的恐懼,也會造成女性對生產用力上的錯誤認知。自然分娩的用力很大程度上決定分娩的順利程度和對產婦下體的傷害,所以產婦在分娩時切勿出現以下用力的錯誤!
1、大聲呻吟或大喊大叫。分娩時大喊大叫不僅不能夠減輕臨產時宮縮的疼痛,反而可能因為過度換氣,導致母體缺氧、胎兒的腦部、臍帶、子宮、胎盤循環(huán)血量減少,繼發(fā)堿血癥等等,還會過多地消耗體力,等到真正用力時可能會無力可用。
2、在第一產程就屏氣用力。孕媽如果在第一產程(即宮口擴張的時候)就屏氣用力的話,會過早地消耗體力,導致后面產程真正需要用力時反而無法使用力氣,而且過長時間屏氣容易導致呼吸性酸中毒。
3、胎頭即將娩出時,仍然向下屏氣用力。這樣可能會導致胎兒娩出過快,造成產婦會陰部裂傷。
孕婦順產注意事項:
1、 產前功課要做好
一般來說,正常的產程需要12~16小時。也就是說,除非是急產,否則每位產婦都要保持足夠的體力才能順利分娩。準媽媽應在產前多了解實際待產的狀況,才不會慌亂、害怕,甚至手足無措。準媽媽有時間時,可多參加媽媽教室,除了能有效消除生產恐懼,還能多多學習正確的呼吸方式,避免出現分娩"白費力氣"的情況。
無痛分娩也有助維持體力。除了準爸爸與親友的協助外,選擇無痛分娩也是輕松度過難熬產程的一個不錯的方式。一般來說,使用鎮(zhèn)痛藥物的時間通常是產程開始、子宮收縮頻繁、陣痛有一定強度時,一般在子宮頸張開大于3厘米后就可施行。不過,由于使用減痛分娩,會讓準媽媽對疼痛的反應變得遲鈍,在產程過程中會出現用力時無法集中且用力不正確的情況。這時就需要醫(yī)護人員從旁協助用力,必要時還會使用生產輔助用具(如真空吸引、低位產鉗等)來幫助胎兒娩出。
2、平日要培養(yǎng)運動習慣
分娩過程既耗時又耗力,如果準媽媽平日就有運動的習慣,除了可以避免體重上升速度過快,還能讓生產過程較為順利。的確,身體健康的準媽媽會比體質柔弱者更能適應生產過程,而且生下的寶寶體力也比較好。準媽媽可在產前做一些孕婦瑜伽、散步等輕緩的運動,都能讓自己擁有好體力。
3、親友的支持很重要
子宮收縮帶來的疼痛,除了生理性的因素,心理性的因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這時,身旁親人的關懷和鼓勵就相當重要了。除了可以在語言上給予安慰,協助準媽媽共同實施拉瑪澤呼吸法外,身旁的準爸爸還可以轉移準媽媽的注意力,通過按摩緊繃的肌肉等讓產婦的身心保持放松。
4、飲食習慣要良好
懷孕期間,準媽媽的營養(yǎng)一定要均衡并且足夠。到了懷孕后期,由于胎兒的體重增加速度很快,母體還要儲備營養(yǎng)為分娩時的體力消耗做準備,如果營養(yǎng)不足,便很容易影響子宮收縮的力度與產程的正常進展。因此,產前可多食用補氣、養(yǎng)血的飲食,例如含鐵量高的食物可以降低生產過程中大量失血的危險;高蛋白食物亦可補充熱量,增加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