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從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了一年級的小學生,這時對他們來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轉折。在幼兒園以保教為主,老師阿姨細心周到的照顧讓孩子生活得無憂無慮。孩子的許多知識是通過游戲和接觸實物等方式輕松習得。進入一年級后,每天要上六節(jié)課,要求思想集中,此外還得遵守校紀校規(guī),很多事情都要求他們獨立完成。作為家長,這段時間承上啟下的教育引導尤為重要,那么該如何備戰(zhàn)幼小銜接?本期我們從生活和學習兩個角度來分別談談。
新小學生“生活自理”備戰(zhàn)方案
初入小學的兒童,普遍嫌上課時間太長、游戲活動時間太短、讀寫作業(yè)偏多;有眼漲、手痛、脖頸酸的感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更有甚者會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從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這種不適應是由幼兒園和小學的生活、教育環(huán)境及學習內(nèi)容、方法等的差異造成的。因此專家指出,家長要先知道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了解孩子將會有哪些“不適應”,再在這個基礎上做出應對措施。■主導活動的變化
入學前,兒童的主導活動是玩,他們常常做游戲,沒有任何學習上的壓力;入學后主導活動是學,此番變異無疑在他們的心里投下了“重磅炸彈”,游戲已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要,取而代之學習則成了更適合兒童心理成長特點的活動。從教學來看,室內(nèi)教學時間明顯拉長,室外活動量減少;從休息來說,休息時間明顯減少,不再有午睡。這些“時間差”對年幼的兒童來說,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社會角色的變化
學齡前兒童是貪玩的,是寸步不離地被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學就不同了,他們是集體的正式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學校和班級的一切紀律,如按時上學、認真完成作業(yè)等,學生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為學校和班級爭取榮譽。一年級小學生看到自己的角色轉變往往會又高興又自豪,家長要關注這個心理發(fā)展!鋈穗H關系的變化
兒童入學前與家庭成員的依附關系密切,一舉一動都是成人指點;入學以后,兒童每天都要離開家長在學校獨立生活,這將進一步促進兒童從依附向開始獨立生活轉化。他們的交往圈子不再限于家庭內(nèi)的幾個成員。專家提示: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學與幼兒園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孩子需要獨立做很多事情。比如自己獨立收拾學習用品、收拾課桌,隨時根據(jù)課表準備好需要的書本或用具……如果在學前階段缺乏這種鍛煉,孩子在開學后就有可能手忙腳亂,不但耽誤時間,最重要的是會產(chǎn)生緊張情緒,以致影響學習。因為老師是不會因為一兩個孩子沒有做好準備而推遲正常的教學進程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應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更應該小中見大,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往往比提前教給孩子一些知識更重要。
新小學生“學習自理”備戰(zhàn)方案
孩子入學后是否愿學?愛學?能學好?可能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話題。專家指出對于剛入學的兒童要適度培養(yǎng),不可一味灌輸知識,一些必要的知識儲備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教孩子認識拼音字母
拼音是孩子們學習語言、文字不可或缺的工具。學會了拼音就能讓孩子自己認讀課本中的生字,并從閱讀中認識生字!锝毯⒆诱J識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
現(xiàn)在小學生識字的任務比較重,一年級的孩子要在文章閱讀中認讀1500個左右的常用字。孩子如果在學前能夠認識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對他們?nèi)雽W以后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也有助于他們盡快適應小學學習生活!锝毯⒆訉W會20以內(nèi)的加減法
在小學一年級結束時,正常的進度是要學完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如果孩子在上學之前對數(shù)學加減法完全沒有接觸,那么可想而知,他們一年級的數(shù)學學習該是如何“艱苦卓絕”,甚至引起他們的懼怕心理,對之后的學習失去興趣。教會孩子20以內(nèi)的加減法是比較合適的。專家提示:一年級學生的家長不要陪讀
孩子初上學在家做功課時,家長給予適當?shù)闹笇c幫助是必要的。但有些家長一手包攬所有準備工作,在孩子做作業(yè)時總是陪在一旁,有了困難家長立刻予以解決,孩子做完作業(yè)后還要對孩子的作業(yè)進行檢查糾錯。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會讓孩子形成強烈的依賴心理,不“陪”就不“讀”。長此以往,不利于孩子養(yǎng)成主動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其學習自覺性和學習能力也難以形成和發(fā)展。當然,不陪讀并不是說不要去關心和幫助孩子,家長的幫助應首先體現(xiàn)在幫助孩子學會學習上面。
TIPS:必備學具一覽
開學在即,該準備好的學習用品都“萬事俱備”了嗎?家長和新小學生們都一起來對照檢查一下吧。
必備學具:書包、文具盒、直尺、三角尺、削好的HB鉛筆幾支、圓頭小剪刀一把、橡皮數(shù)塊(無圖案)。所有的文具應實用為上,切忌玩具化、高檔化。此外,家長也要注意根據(jù)孩子不同的學習情況和特殊需求,添置需要的學習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