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身長)是孩子骨骼發(fā)育的一個主要指標(biāo),它包括頭、脊柱和下肢長的總和。身高的增長速度和體重一樣也是年齡越小增長越快。在生后第一個月,寶寶身體可長高5厘米左右。在生后頭三個月,身長平均每月增加2.5厘米。
3歲以下的小兒 應(yīng)躺著測身長,在醫(yī)院有特定的量板測量小兒的身長。測量前先脫去孩子的鞋、襪、帽、外衣褲及尿布。讓小兒仰臥在量板的底板中線上,頭接觸頭板,面向上。測量者站在孩子的右側(cè),用左手按直小兒的雙膝部,使兩下肢伸直、并攏并緊貼量板的底板;右手移動足板,使其緊貼小兒的足底,讀取身長的刻度。在家里,如果沒有量板,也可讓小兒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貼上一軟尺。在小兒的頭頂和足底分別放上兩塊硬紙板,測量方法和醫(yī)院量板的量法一樣,讀取頭板內(nèi)側(cè)至足板內(nèi)側(cè)的長度,即為小兒的身長。測量身長時需注意足板一定要緊貼小兒的足底,而不能只量到腳尖處,否則,會使測得的身長大于其實(shí)際身長。
3歲以上的小兒 可站著測身高。可用身高計(jì)或?qū)⑵こ哚斣趬ι线M(jìn)行測量。小兒直立,背靠身高計(jì)的立柱或墻壁,使兩足后跟、臀部、雙肩及頭部均接觸到立柱或墻壁,兩手垂直于身體兩側(cè),兩膝站直,不能彎曲,足跟并攏,足尖稍分開,兩眼平視正前方,頭不能上仰或俯視。用一橫木板緊壓頭頂,讀取數(shù)值,即為身高。
孩子將來能長多高是每位家長關(guān)心的問題。人的身高受很多因素影響,如遺傳、內(nèi)分泌、營養(yǎng)、疾病以及活動鍛煉等等。一般來講,5歲以前,孩子的身高受遺傳的影響不大,主要受營養(yǎng)、慢性疾病和內(nèi)分泌因素的影響。5歲以后,遺傳因素起一定的作用,父母高大的,孩子一般也長得較高。但也有不少矮個子的父母其子女身高遠(yuǎn)超過父母的,這說明除了遺傳因素外,環(huán)境因素也很重要,保證寶寶合理營養(yǎng),充足的睡眠,一定的活動量,促使孩子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