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奶瓣?
奶瓣是指寶寶的便便中存在的白色顆;蚴切鯛钗,看起來像米粒大小,一般不會超過花生大小。
奶瓣是寶寶便便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這與寶寶蛋白質消化不良有關。月份小的寶寶,不論是喝母乳還是喝奶粉,多少都會有奶瓣的,這一現(xiàn)象會隨著寶寶長大而逐漸緩解。
什么樣的奶瓣不用緊張呢?
寶寶食欲正常,精神佳,大便的顆粒比米粒小,孩子的體重身高都達標,可以不用治療,屬于正常范疇。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寶寶六個月前,隨著消化功能發(fā)育的完善,可以改變的。
母乳寶寶
大便正常狀態(tài)
母乳中含有較多的優(yōu)質蛋白,易吸收,大部分母乳寶寶不會有便便僵硬的情形,也不會有明顯臭味,正常大便外觀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有一股甜酸氣味,但不臭,無明顯粘液,偶有顆粒樣奶瓣或微帶綠色。
一般來說,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每日3-5次;有的寶寶每日排便也可達6—7次,但每次量不多,性狀較好,則無需過多在意。隨著月齡增加,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5-6月后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
奶瓣產生緣由:
與嬰幼兒自身胃腸道的發(fā)育狀況和寶媽的飲食(母乳質量)息息相關。
改善方式:
1.在醫(yī)生建議下適當添加益生菌,改善腸道吸收;
2.寶媽也要注意飲食,減少食用脂肪含量較高以及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燉湯類食物若需要喝湯,需將表面的油脂除去,再食用;
3.喂養(yǎng)時避免過量造成寶寶的腸道負擔,若由奶量引起,可適當減少寶寶母乳的喂乳量和喂乳次數。
注:若母乳喂養(yǎng)時奶瓣/排便次數突然增多,哭鬧,精神不振等,需及時就醫(yī)哦。
奶粉寶寶
大便正常狀態(tài)
大便呈淡黃色或土黃色,質較硬,干燥成形,如硬膏樣,若奶中糖份較多則變軟,并略帶腐敗樣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正常每天排便1-2次或隔1-2天一次。只要排便周期有規(guī)律,大便糊狀無泡沫,寶寶精神狀態(tài)較好,身高體重正常增加,則無需擔心。
不正常的奶瓣大便大概有三種
1、片狀蛋花樣奶瓣:對蛋白質消化不良
2、油狀奶瓣:對脂肪消化不良
3、帶泡沫顆粒:對糖類消化不良
需要警惕的奶瓣
1、突然出現(xiàn)奶瓣或奶瓣顆粒較大;
2、帶有酸臭味,或大便臭味加重;
3、單日大便次數增加到6次左右;
4、寶寶食欲下降,哭鬧難安撫,說明胃部或腹部不舒服了;
5、血常規(guī)或便檢沒有病毒或細菌感染,但是仍然大便異常。
引起這種消化不良的原因主要有這些:喂養(yǎng)過多、飲食結構不合理、對新的輔食不適應、更換奶粉時轉奶太快、受涼等引起胃腸消化不適,多以健胃消食、調整進食量和食物種類的方式恢復消化。
預防和護理辦法
1、不要過度喂哺,比如有的家長害怕寶寶營養(yǎng)不夠,將奶粉沖調過濃;
2、不要喂哺不適合寶寶月齡的食物,比如在6個月內不應吃蛋黃;
3、添加新的輔食或轉奶時不能太快,需要從少到多循序漸進進行;
4、避免寶寶腹部受涼,不吃冰涼生冷的食物;
5、消化不良期間,可以減少喂養(yǎng)量。比如片狀蛋花樣奶瓣減少蛋白的攝入,油狀奶瓣減少脂肪的攝入,帶泡沫奶瓣減少糖類的攝入。能夠減緩就不用治療,可以服用益生菌,無改善時需要看醫(yī)生;
6、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出現(xiàn)消化不良時需根據寶寶的便便情況,母親需要減少或脂類或蛋白質或糖類食物的攝入,總之母親在營養(yǎng)補充時營養(yǎng)均衡最重要,不得偏食。
嬰兒大便中帶有未完全消化的“奶瓣”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能與進食量偏多、胃腸功能偏弱等有關。當寶寶的進食量與消化能力不匹配時,就容易出現(xiàn)這種狀況。注意觀察寶寶情況,只要寶寶不便血,就不需要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