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牽動著每個家長的心。因為關心則亂,很多家長面對這個稚嫩的新生命,總顯得有些手無足措。特別是,新生寶寶還不會說話,無法跟爸爸媽媽交流,只能用哭聲來表達自己,更讓爸爸媽媽總要費心地去想、去猜。除了怎么判斷寶寶是否餓了,判斷寶寶是不是腹瀉也是很燒腦的一件事。
事實上,新生兒正常大便次數(shù),要根據(jù)時間和喂養(yǎng)情況決定:
剛出生的時候,新生寶寶會將積存了9個月的胎便排出。借著頻繁的排便,胎便才能清除干凈,所以這時候排便的次數(shù)會增多。一般需要延續(xù)2—3天,每天3—5次。胎便一般是濃重的墨綠色,如果寶寶出生后二十四小時沒有胎便排出,爸媽應該引起注意,立即到醫(yī)院就診,查看是否是消化道畸形或其他原因?qū)е隆?/p>
等胎便排完,接下來就要看是母乳喂養(yǎng)還是人工喂養(yǎng)了!
一般來說,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因為母乳容易消化,排便的次數(shù)會相對彈性,每天2—5次,甚至每次喂奶后都要排便。這時候,只要寶寶精神和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加正常,沒有解便困難、腹痛、脹氣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爸媽沒有必要擔憂。需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寶寶大便呈深綠色粘液狀,這就表示母乳不足,寶寶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需要增加母乳量,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別餓著孩子。
人工喂養(yǎng)的新生寶寶,大便會較少,通常會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每天約1—2次。道理也很簡單,配方奶粉畢竟不同于母乳,比較不容易消化,而且添加的一些營養(yǎng)會導致大便比較干。
家長怎么區(qū)分寶寶是不是拉肚子呢?
除了上文小編給大家科普的,通過便便的次數(shù)、性狀來判斷,家長還可以通過寶寶的狀態(tài)來觀察。如果寶寶吃奶、體重增長、睡眠等等都很好,只是大便次數(shù)過多,那這只是生理性腹瀉,等寶寶慢慢長大,就慢慢會好了。反之,如果寶寶狀態(tài)很不好,又哭又鬧的,睡也睡不香,那家長就要考慮是否是消化不良或是腹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