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家長“最美”的禮物,家長再愛孩子也不能讓孩子一輩子留在自己的身邊,孩子只有在集體中才能養(yǎng)成更好的行為習慣,只有在社會中才能更好地獨立和發(fā)展,讓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幼兒園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來自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孩子組成一個個班級,然而一些孩子因為不懂表達,在幼兒園受了委屈,因此對幼兒園的生活產(chǎn)生了恐懼,一些孩子甚至不愿意上幼兒園。為了避免孩子在幼兒園中受委屈,在孩子入園之前,一定要教會孩子說這三句話。
一、老師,我不舒服了
孩子上幼兒園之后,家長就不能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動態(tài)了,讓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身體狀況,一些孩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由于不會表達自己的需要,他們會選擇硬扛,最終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這個時候才被幼兒園的老師注意到。
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多的家長要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需要,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當身體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告訴幼兒園的老師,這樣老師才可以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才能到幼兒園看你,還可以帶你去醫(yī)院看醫(yī)生,這樣就不用了一個人忍受不舒服的情況了。
二、老師我沒有吃飽
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幼兒園老師的精力有限,不能時時刻刻關注到孩子的需求,每一個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和性格特點不同,就比如在午飯的時候,一些孩子總是會剩下一些飯菜,然而還有一部分的孩子胃口較好,可能存在沒有吃飽的情況,但是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導致孩子沒有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從而使孩子出現(xiàn)發(fā)育的不良的情況。
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最了解孩子的飯量,在家里的時候當孩子沒有吃吃飽的時候會讓家長添飯,但是在幼兒園的時候卻因為人多、怕被嘲笑而不敢表達,所以在孩子沒有入園的時候,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在幼兒園和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如果沒有吃飽,一定要給老師說,只要補充充足的營養(yǎng),吃得飽、吃得好才能健康茁壯的成長。
三、學會拒絕,勇敢的說“不”
有這樣案例,小明是新轉(zhuǎn)到幼兒園上學的孩子,他對這個環(huán)境充滿了好奇,同時也充滿著恐懼,陪伴在他身邊的只有一個款新的變形金剛,班上一些調(diào)皮的孩子很喜歡小明手上的變形金剛,經(jīng)常向小明借他的變形金剛,小明心里很抗拒,但卻不會表達,只好被其他的小朋友拿去玩,幾個調(diào)皮的小朋友把小明的變形金剛玩壞了,小明非常的生氣就和那幾個玩壞變形金剛的孩子動手打了起來,最后小明的手被抓傷了,膝蓋也磕破了,小明哭喊不想再和這些小朋友玩并表示再也不想上幼兒園了!
在幼兒園中經(jīng)常會有不懂得拒絕的孩子受委屈,所以學會拒絕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堂“必修課”,拒絕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不可以”,就是違背幼兒園的紀律、違背道德、違背法律的事情一定要拒絕;第二種是“不愿意”,就是違背自己意愿的事情,答應別人之后,心里會感到非常不舒服,孩子也要勇敢的拒絕;第三種是“做不到”,有一種人被稱為“老好人”,別人請求就去幫忙,不管事情能不能做到都要去做,常常會出現(xiàn)吃力討好的情況。
家長們不想讓孩子在幼兒園中有委屈,這3句話在入園前一定要教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