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留后路
在沒有開始和我的丈夫為千約會之前,大半個大學時期我都是和另外一個男朋友在交往。為千對我們的戀愛很認真,他充滿熱情、信誓旦旦的特質吸引了我,最終我決定與他共度一生。但是,也正是這些優(yōu)點在我們婚后帶來了一些問題。
當時我是一個興趣愛好廣泛的年輕女孩,并且領導組織過許多社團活動。我過量的交際和活動使他對我的婚姻忠誠度產(chǎn)生了質疑。在那些他要求我進行解釋的日子里,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逃跑,這種逃跑的行為以一種幻想(如果是)前男友“可能已經(jīng)怎么樣”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我開始把他們進行不公正的比較,而且我會變得非常不滿于現(xiàn)在的婚姻。我找到了那個時候還是單身的前男友,然而他提醒了我關于我們過去傷痛的回憶和一些使我們不可能再在一起的具體事件。在我們最后交流之后,我最終終止了留有后路的想法。
這個轉折保證了我和為千能一起努力改進我們的婚姻,而不是懷著分離的心和想法各自站在一邊。之后,每次感到糟糕和腦海里沉浸于有害的自憐和幻想受到誘惑想要逃跑時,我都提醒自己要斷了后路。
2.擺脫家庭,與丈夫雙宿雙棲
我母親對我和丈夫結婚的事本來就不是很同意。每次我向我的母親訴說心事,她就會更加覺得我的婚姻是個錯誤,竭力說服我和丈夫離婚,這樣就更進一步拉大了我和丈夫之間的距離。
我清楚地記得我們住在溫哥華時的有一天,我和丈夫發(fā)生了爭執(zhí),我沖動的打包了行李帶著兩個兒子開著家里的貨車準備到母親家過夜。我一邊開車,一邊腦子里就開始預演我母親會說出的話,像“我早就告訴過你啦,為什么你就是不聽我的話要跟他生孩子呢?你要什么時候才離開他啊?”等,這樣的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我面臨著兩個不愉快的選擇:直面我的丈夫,并為自己的輕率行為負責;或者,回自己家面對我的母親。在那個時候,我做出了一個決定,我要斷了后路并真正變得獨立起來。于是我立即調轉車頭,開回家為我所造成的傷害向丈夫道歉。他臉上的震驚、釋然和感激的表情至今還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
從此,我開始努力開導我的母親對于我丈夫的看法,常表揚他的優(yōu)點并再也不談論他任何負面的事情。我丈夫對我為拯救我們的婚姻而做出的重要改變表示很感謝。
3.在外人面前說些正面的話
我從來沒有在外人面前聽我母親夸過或正面評價過我的父親,反而常聽到她講我父親的過錯和缺點。我一直以這樣的方式做一個好女兒和謙虛的人,直到有一天,我朋友私底下給了我一個很有建設性的建議。她說,我在外人面前談論我丈夫負面的事情或批評我丈夫,這樣做會讓彼此都很難堪,而且我說的關于我丈夫的缺點最終都會成真。她鼓勵我把一些批評性質的話留在私下提出來,而且我可以用溫柔且充滿愛意的方式表達。
我意識到了我丈夫在公共場合中對我的批評做出越來越多的消極反應,決定改變這種行為。最終,我丈夫也開始在公共場合做出正面的回應并在外人面前夸獎我,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4你能夠改變的唯有自己而不是他
我丈夫是一個老實的工程師,不會花言巧語地哄我。我嘗試過很多方法想讓他改變,但這些方法只會讓他更加疏離我。
一天,我看到一個故事,關于一個妻子總是希望得到她丈夫的愛但卻一直未能如愿,直到有一天她改變了自己,奇跡發(fā)生了。我意識到,我唯一能控制的人是我自己,而且如果我依賴丈夫帶給我幸福,那么我就是一個無助的受害者,而不是一個能掌控自己命運的人。我決心無論我丈夫怎么對待我,我都要變成一個更積極和感恩的人。
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一旦我開始表揚和欣賞丈夫,他也開始出乎意料地以同樣的方式回應我。我發(fā)現(xiàn)當我努力地要做一個更好的妻子時,我變得更加有魅力,而且他也隨之變成一個更善解人意的丈夫。
5.我要成為我丈夫的幫手而不是競爭者
曾經(jīng)我強調家庭負擔AA制的方式一度讓我的丈夫變得更加敵對和厭惡,該種行為模式只會減少彼此間的信任,因為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就是在設法獲取我們自身的利益,而沒有為對方著想。
我意識到我的不愿讓自己受傷害的行為結果卻傷害到了自己的丈夫。我決定成為他的助手來幫助他塑造形象、獲得成功,并獲得比我更多的聲望。我丈夫開始越來越信任我并變得越來越依賴我,他在決策時會咨詢我的意見并相信我能為這個家做出最優(yōu)的決策。我們倆成為了一個團隊,并為了實現(xiàn)替對方著想的共同目標一起奮斗,而不是像競爭對手那樣和對方對著干以獲取更多自身利益。
6.抓住危險的訊號
《Blink》一書中提到一項關于一場婚姻即將結束的跡象的有趣研究。令人驚訝的是,會導致離婚的信號并不是那些婚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爭執(zhí),而是當配偶一方開始輕視另一方時。
在爭吵后,我通常會對我的丈夫有所防范將他視為敵人,而沒有意識到我們需要一起擊破那些待被解決的問題。一旦我搞清了誰才是我真正的敵人,我就能解除我自己的心理防備使我們夫妻倆能在發(fā)生爭執(zhí)時處于同一戰(zhàn)線,這樣我們才能想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雙贏解決方案,而不是以犧牲一方的利益為代價來獲得另一方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