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三:“我做不到……”
早上,媽媽讓璐璐把袋裝牛奶從冰箱拿到餐桌上。牛奶袋有些濕滑并且比小姑娘想像中的重,所以璐璐還沒走到餐桌邊,手中最淘氣的一袋就掉在地上摔破了,牛奶四處飛濺。媽媽愣在當(dāng)場,腦子里飛快地盤算著用什么來洗地毯。但是她嚴(yán)肅的表情讓2歲的璐璐不知所措,于是便大哭起來。
聽到哭聲,媽媽突然意識到女兒的心里很難受——現(xiàn)在這個小倒霉蛋正需要安慰,于是先不去管什么昂貴的地毯了,還是把灑落在女兒心上的牛奶清理干凈吧。
這樣的意外事故經(jīng)常在幼兒身上發(fā)生,因為他們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父母對孩子進行細致的觀察對此有幫助:我的孩子究竟已經(jīng)會做什么?還不能做什么?如果她喜歡幫助媽媽做事的話,面包是否比牛奶更適合她?
而在失誤發(fā)生以后,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打擊小家伙,我們不要說“看,你又把事情弄砸了”或者“哎呀,你根本做不了這個”,這種話會讓孩子感到沮喪。
理由四:“大人們就是這樣做的!”
“!……”媽媽的尖叫聲從浴室傳來,聽上去像是遭遇了一個加強連的“小強”。爸爸趕快跑過去,卻看見3歲的兒子滿臉無辜地站在浴缸里,手里握著一塊滴滴答答的抹布。再仔細看看,那塊抹布好象是老婆心愛的真絲內(nèi)衣……原來,兒子洗完澡后,滿懷熱心地用媽媽的“軟抹布”擦起浴缸來。
孩子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像爸爸那樣做很多事情,又像媽媽那樣心靈手巧,嫻熟地倒果汁、推購物車、把鑰匙插到鎖眼里等等。小家伙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并且樂于給爸爸媽媽提供幫助。雖然這些行為可以促進孩子的生長、發(fā)育,但是并不一定總能給父母帶來快樂,比如當(dāng)3歲的孩子分不清楚真絲內(nèi)衣與抹布之間區(qū)別的時候。
在這種情況下,盡管你想大哭或者大叫,但是最好克制住自己并且給孩子一個友善的表情。然后拿出塊抹布演示給孩子看,告訴他什么才是專業(yè)的清潔工具以及如何清洗浴缸。這個過程可能充滿了樂趣,它滿足了孩子的模仿需求,同時慢慢熄滅了媽媽心頭的怒火。當(dāng)你在帶領(lǐng)孩子一起做家務(wù)的過程中,教會了他們?nèi)绾尾话哑茐臇|西之后,可以再嘗試跟老公溝通,送你一件新的內(nèi)衣作為家庭教育成功的禮物。
理由五:“太簡單了!”
1歲半的桐桐實在不想再聽“哞哞”聲了,那頭電動玩具牛已經(jīng)這樣叫了幾百遍。她想嘗試新鮮的玩法,于是抱著可憐的小牛進了廚房,思考著不知道這個家伙進到水池里面會什么樣?結(jié)果當(dāng)然可想而知,電動小牛沒有學(xué)會游泳,反而變啞巴了……
“天哪,完全壞了!”當(dāng)桐桐媽媽把那頭濕漉漉的玩具牛從墩布池里撈出來的時候心里很生氣,因為這個玩具是很貴的。但是她也明白,讓孩子們理解其中的科技含量和操作技術(shù),顯然是種過分的要求,于是小濕牛進了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