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生活在一起的父母有探視權(quán)。但是,在這20個孩子的答卷中,我們看到許多父母離開了就從此不再來看孩子了。
一個孩子說:“在五年級的時候,我的父母離異了,只有父親和爺爺奶奶照顧我,而媽媽卻對我不理不睬。”
當我們看到一個10歲的小男孩的話之后,心里涌出了一種說不出的辛酸。這個小男孩說:“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和媽媽就離婚了,爸爸不要我了,有很多人讓媽媽也不要我,可媽媽還是要了我。在我最需要人關愛的時候,我卻沒有看到爸爸的身影,只看到媽媽微笑著向我走來。每當我看到同學們有爸爸的時候,我真想放聲大哭!
在這20個孩子中,9歲的小女孩燕子(化名)在失去了媽媽之后,最終又失去了爸爸,成了福利院的孤兒。她說:“我喜歡我爸爸的原因,是我兩歲的時候媽媽就離開了我。那時我弟弟剛生下來,所以一直是我爸爸撫養(yǎng)我和弟弟,一直把我養(yǎng)到8歲。不知怎么了,一天晚上爸爸被警察叔叔捉走了。第二天我見爸爸不見了,哭喊著要去找爸爸。過了幾天,我們就被送到了福利院。”
可能對于離異的人而言,特別是已經(jīng)重組家庭的人而言,再去關愛自己的孩子會有種種的不便,比如要考慮新的妻子或丈夫的情緒。但是,再多的不便也不能成為冷漠孩子的理由,因為孩子需要這種親情,我們也應該去想辦法。他們已經(jīng)有過不幸了,而且是父母有意或無意帶給他們的,因此不能讓他們再次遭受到親情的冷漠。
如果感覺被拋棄了,離異家庭的孩子將會產(chǎn)生抱怨甚至仇恨
遭受了父母婚姻變故之后的孩子,比平常的孩子對親情的渴望更強烈,同時對父母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更敏感。他們害怕成為沒有人管的孩子。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不幸依然會發(fā)生在已經(jīng)不幸的孩子身上。
選擇喜歡奶奶的9歲小女孩寫道:“我喜歡奶奶,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我跟著奶奶長大,我生活的9年中,有7年都是奶奶照顧我的。我的父母一個月都不能看我一次,日子久了,我就喜歡奶奶,不喜歡爸爸和媽媽了!
這是另外一個9歲女孩的話:“我最喜歡大姨,因為從小就沒有見過爸爸,媽媽對我也不好。所以從小我就和大姨在一起。上二年級時,媽媽又給我找了一個新爸爸,但他們都不和我在一起,也不管我?墒谴笠虒ξ姨貏e好,特別愛我,所以我最喜歡大姨!
我們不知道那些離婚了就把孩子拋棄到一邊的父母看了這些話該作何感想,因為養(yǎng)育孩子是你的責任,孩子的那份愛本應該給你的,但他們現(xiàn)在得到的卻是別人給他們的愛,所以,孩子現(xiàn)在愛的是別人。
11歲的方吉薇(化名)除了無奈之外,更多了一份仇恨。她本來被判給了爸爸,爸爸卻把她當成了負擔。她寫道:“我恨我爸爸,他竟然能在春節(jié)那天把我從家里趕出去,而且告訴我沒有吃的東西了。當時我信了,可是初二回家的時候,我看見冰箱里裝著滿滿一冰箱的東西。初二那天他竟然去了他前妻那里,連春節(jié)也在那里過的。我恨死他了,他說我是他的負擔。我寧愿他不是我爸爸,我希望我沒有這個可惡的爸爸。”
讓孩子能夠得到你的真愛
對于很多離異了的夫妻而言,雖然自己沒有在孩子身邊,但還在牽掛著自己的孩子。但孩子似乎感到這種愛不那么真切。
10歲的琪琪(化名)說:“雖然我媽媽每年都來看我,給我買東西,可是我總覺得她不夠愛我!
11歲的小同(化名)說:“我的爸爸在我沒出生的時候就離開了我和媽媽。我一歲多的時候,媽媽指著照片告訴我這就是爸爸。爸爸對我來說很陌生。我三歲的時候有一次爸爸回來看我們,他一進門,媽媽就問我:‘爸爸在哪兒呀?’我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