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予孩子的影響是直接又無窮的。我小時候,有諸多愛好,但都在我爸的“指點”下一一覆滅了。現(xiàn)在,只能是拿來給JMS說說。那么遙遠,不得實現(xiàn)了。
1)編織及縫紉
我很小就會用毛線編織小錢包、小圍巾了,還想學更多。如果我一直被允許,現(xiàn)在我家人也受益非淺了吧?
但爸爸痛恨這些。他會在談天時對我說,你看XX(女性),整天就拿著幾根毛衣枝,把時間全浪費了。
我也喜歡縫紉,很小就能縫制圍裙、電視機罩什么的。
但爸也是痛恨。說小市民的理想,精神都集中在這上面,沒什么出息?p天縫地,都是縫窮,哪會出個金銀山?(過去社會,管裁縫都叫“縫窮”吧?)
我于是羞于此道?吹饺思矣挚椨挚p,我再也沒有那種創(chuàng)作的欲望和沖動了,反而略帶惋惜:我懂的道理,他們還不“懂”啊!
但是,我以前一老外老板,在談他對自己孩子假期安排時雄心勃勃的說‘我要教他們學習裁剪’。我驚得很,問為什么?他說,這對孩子們很重要。一是讓他們親身體驗創(chuàng)造、制作的樂趣,二是因為這也是他們應該掌握的一種生活能力。
是能力,也是樂趣。等我做了媽媽,想給孩子或織或逢都不能了。雖說都可以買得到,但和媽媽親手做的又是不一樣的意義啊。
(一40多的老板,穿一毛背心。女孩子都夸好樣式。他索性敞大外衣,驕傲的讓大家參觀“這是我媽媽給我織的”-------那是我見過的最好看的衣服)
2)唱歌與跳舞
我7歲半就入選市合唱團了。團里有各種演出任務,我上學排練兩不誤,那真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日子。
而后老師又招我進舞蹈隊,我正猶豫選哪一個時,爸又有話說了:
蹦蹦跳跳是孩子游戲,課業(yè)多了就沒必要了。難道將來要以此為業(yè)嗎?
我從此沒再登過臺,一心一意讀書。整個學生期內(nèi),我?guī)缀鯖]有什么又唱又跳的好事了。
3)教師孩子王
考學時我好想報師范,可爸爸笑笑說:家有五斗糧,不當孩子王,這是在令的老話兒。中國的教師,到什么時候才能和外國的比呢?恐怕你這一代是不行的。
我于是另尋其他前途遠大的學系了。
到現(xiàn)在,我發(fā)覺我真的喜歡也適合做老師的。但一切都不能重來了。
4)商人最重利
對于商業(yè)的最初認識,還是小賣鋪里的點心糖果。一買一賣,錢就進了自己口袋。鄰居做買賣,賺了錢還買了輛“小面”,我羨慕得直夸----最好的是,先富起來的他們,天天吃的好東東。好想成為富人。
“商人重利輕離別,千古名句!”爸說給我聽。“無商不奸。”這是爸給予商者的評價。
耳睹目染,不知不覺中我對于做生意、商人漸無好感了。所以志不在商,似乎也要“永不言利”。
直到我LG自己做了生意,才將精明、迅捷、遠見卓識這些個詞與“商”掛上了鉤。
如此有利的職業(yè),為什么幾十年也未被我看好呢?
現(xiàn)在,孩子有什么愛好我都盡量滿足他。他愛好過,才更會有選擇或屏棄的資本。
--------------------------------------------------------------------------------
蓓蓓媽:
是不是自己的愿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