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要過自己的生活,不幫我?guī)Ш⒆,并且生怕我妒忌她幫小嬸帶孩子,而在我面前說:“老人家沒有幫你帶孩子的義務。”,其實,我從來都很平和,我知道沒有付出就不會有回報。
昨晚,和小雪商討明年旅游計劃,我說,“明年我們不帶小BB去,把他放在奶奶家好了。”
我說的“奶奶”是指PP,小雪的奶奶,我們從來都是這樣講的。可是小雪居然問:“是放在老太家嗎?”她的“老太”是我的奶奶,當年是老人家把她帶大的。她壓根沒想到是指她奶奶。
我說“不,是放在你奶奶家里。”
小雪說:“不行,我要帶上BB。”
我說:“你走路要抱,我和爸爸照顧不過來。”
小雪說:“我自己走路,自己背行李。你帶上小BB,我們是一家人。我們還有姥姥一起去,我們一家人要在一起。”
然后她問,要帶保姆去嗎?
這個5歲孩子的話,讓我一下子明白過來,沒有感情的付出就沒有回報,這個真理這么快就驗證了。
在她的眼里,我們和帶她的姥姥是一家人,哪怕那個對她好的保姆,她都會問一問。而她每個星期去看一次的奶奶,她卻把她歸在一家人以外,不愿意把BB放在“別人”家里。
我媽媽在問小雪喜歡誰的時候,總是要求她把爺爺奶奶列為自己喜歡的對象,她雖然是這樣做了,但是那只是口頭說的話,在心里她壓根沒有想過這倆人,因為他們沒有想過她。
其實,在我自己和我爺爺奶奶以及我的表妹們身上我已經看得很清楚,只是,我以為這種感情的“回報”是在成年以后,因為爺爺奶奶們對自己的孫子付出的感情不一樣,所以,各個孫子對他們的態(tài)度也不一樣。
而我的爺爺奶奶也很清楚知道這一點,所以對于其他的孫子,她們從來沒有要求過什么,而對于我和另外的她們喜歡的孫子,她們就希望能夠天天時時刻刻見到我們圍繞膝前。
他們有錢、有待遇,所以他們要的只是感情的慰籍。這種感情需求是一種真實而不會虛假的東西,也只有我們這些和她們有感情的孫子才能給他們,其他孫子只能金錢,而她們不缺錢。
我姨的PP丈夫早亡,她是高干,不求兒女,離休之后也是不帶孫子,自己跳舞、旅游玩樂,70多歲的人了,在卡拉OK廳里高唱《瀟灑走一回》那是真是無比瀟灑。和我GP現(xiàn)在一樣。
可是人會慢慢老去,她越來越寂寞,這個時候,她開始需要感情慰籍,可是沒有孫子會想過要去看她,兒子忙得沒有時間看她。她每天干的事情就是往兒子家里打電話,看看那個媳婦在家,然后和媳婦聊天。
人到了這一步,很可憐。她有錢,有房子,可是很寂寞。
昨晚和女兒的對話,使我更一步領悟沒有回報就沒有付出,兒子、女兒在你老的時候她們正有自己的事業(yè),即使想看看你也未必有時間,只有孫輩,才能在這個時候慰籍你的心靈。
我們總是說西方的老人如何不為自己的兒女帶孩子,要知道,她們大多數都很孤寂。
由此,我想,日后我說什么也要感情投資一下。我才不會說,老人沒有義務為你帶孩子。那是目光短淺的人說的話。
--------------------------------------------------------------------------------
青藤紫英:
我是百分百同意,舉雙手雙腳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