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誠信。誠信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后天培養(yǎng)的。其實,“誠信教育”,往往始于牙牙學語之時,而且貫穿于整個童年時期。在孩子剛剛懂事起就應幫助他們在心中樹立起“以誠信為本”。遺憾的是,屢屢“說得到做不到”的媽媽,為孩子提供的恰恰是反面教材,起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
過于嚴厲的媽媽
5歲的丹尼說,“媽媽老說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她說我寫的字不端正,畫的狗一點也不像,還批評我洗碟子不干凈。我真的什么也不行嗎?想到這里,我很泄氣。”
專家評析:父母的完美主義對孩子心理的最大危害是:漸漸剝奪了他們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自我肯定,特別對原本就較自卑的孩子來說,自我肯定無疑更為重要。有的孩子之所以變得越來越自卑,正是父母以完美主義的態(tài)度作出了過高的要求,由此孩子便可能時時處處被包圍在批評、埋怨之中難以自拔,長此下去自信便可能遺憾地喪失殆盡。最后當他每每開始做一件事時,他在潛意識中往往會對自己作出否定,如:我的能力就是比不上人家,我的腦筋就是笨,或我就是不討別人的喜歡等等。不妨將對孩子的“你洗不干凈碟子”改成“你真了不起,才5歲就能洗碟子啦!不過要是你能再多花點時間沖洗,碟子會洗得更干凈的”。這么一改,給孩子的心理暗示就完全不一樣了。
此外要認識到:任何孩子,都不可能是樣樣都棒的“全才”(其實成人也是如此)。要是你的孩子在繪畫方面不如別的孩子,大可不必為此而憂心忡忡,因為他完全有可能在其他方面勝過別的孩子。
太肥胖的媽媽
3歲的瑪麗哭著說,“媽媽實在太胖了,而且弄得很邋遢。每次她上幼兒園開家長會時,小朋友們都會暗暗地笑話我。我很難過,但又不知怎么辦才好。”
專家評析:兒童比成人更看重一個人的外表,對自己最親愛的母親自然更是如此。其中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他們對“心靈美比外貌美更重要”的抽象理論還難以理解。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美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過于肥胖的母親應該注意節(jié)食、運動和減肥,并關注自己的衣著服飾。
不好玩的媽媽
4歲的亞裔孩子阮埋怨說,“我能歌善舞,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我。我還會作畫、剪紙、彈琴、捏泥巴,可是媽媽不僅都不會,她還瞧不起我的愛好。媽媽早出晚歸,空余時就只知道讀書。她還老叮囑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因為只有讀好書以后才有出息。其實,我很希望媽媽能夠陪我一起玩。我真感到掃興,為什么我的媽媽這么不好玩?”
專家評析:孩子想從自己最親近的媽媽那里模仿、了解很多事情,以滿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更希望能和媽媽擁有相同的興趣和愛好。如果媽媽對孩子的愛好一竅不通,總是一問三不知,甚至不以為然,孩子自然會感到很失望很沮喪。同時這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也有負面影響。對幼兒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強迫他多多讀書。其實在阮這樣的年齡段,理應通過多玩來發(fā)展多方面的興趣,因為玩實際上也是學習,而且是一種提升智力的極好學習。此外不妨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孩子相同或相似的興趣愛好,并熟悉孩子特有的心理和語言,盡可能抽時間多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多作語言交流。長此下去,孩子自然會認為你是很“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