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要表達(dá)同樣的意思,你選擇什么樣的表達(dá)方式和什么樣的詞語都將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即便你認(rèn)為他們有時候根本沒聽到你在說什么。
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無論你是提出要求,給出答案,或者與他談?wù)剹l件,達(dá)成妥協(xié),你所使用的語句可能讓孩子更加樂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們感到挫敗和失去信心。
最好的5句話:
。、“你自己來做決定吧。”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建議你這樣說。這么說是為了讓孩子了解: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fù)責(zé)任。
。病“媽媽愛你,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
身為父母,你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zé)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把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自己的是個不好的人。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
3、“你其實想說什么?”
有時候,小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動而變得情緒失控,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來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達(dá)自己的情緒。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么?”你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你生氣是不是因為明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漸學(xué)會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那么,即便你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dá)自己的感受了.
。、“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說的好像問題出在你自己這邊,然后請你的孩子幫你想一個解決辦法。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到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反你看做是他的對立面。
如果令你滿意的惟一的解決辦法是讓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讓孩子能記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時間不能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個。”“明明爸爸讓他吃冰激凌,那我也可以吃。”“他可以,所以我也可以……”這是小孩子們最常用來跟你討價還價的簡單邏輯。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你要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得到。”
最不好的5句話:
。薄“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個6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哭泣,那是因為他只有6歲;如果一個4歲的孩子總是無法在汽車座椅里保持安靜,那是因為他只有4歲。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表現(xiàn)得更成熟聽話一些,但事實是:孩子們總是要經(jīng)歷那些固執(zhí)、淘氣、自我中心、多動等行為的年歲,這是他們成長的必需。
很多的父母很容易忘記這個事實,因為孩子們這些“不乖”的行為總是令他們惱火?墒,當(dāng)你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你所表達(dá)的只是空洞的責(zé)備,而忽略了孩子會這樣做的原因。當(dāng)你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