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一樣,我又是最后一個。每個孩子都興高采烈,因為他們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師會說什么呢?
終于輪到我了,我把左耳對著倫納德老師,同時用右手緊緊捂住了右耳。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點,這樣就足以聽清老師的話了。我等待著……然后,倫納德老師說了八個字,這八個字仿佛是一束溫暖的陽光直射我的心,這八個字撫慰了我受傷的、幼小的心靈,這八個字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
這位很胖、很美、溫馨可愛的老師輕輕說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兒!”
●你真笨
什么叫笨?學(xué)東西慢就叫笨。一學(xué)就會那叫聰明,不聰明的就是笨。在動作上,不靈巧的叫做笨,遲緩的叫做笨?
如此說來,新生兒是最笨的,他什么都不會,連吃都不會,也不會說話,不會走路,為什么我們不說他笨。
原來笨是人為規(guī)定的概念,是同別人比出來的。別人都會走路了,而你還不會走,那是你笨手笨腳;別人都會說話了,而你還不會說,那是你笨嘴拙舌。為什么別的同學(xué)考試全對,而你總是做錯題?還是你笨吧!
懂事的孩子最怕別人說他笨,他不明白自己為什么總是出錯,學(xué)東西這么費勁。也許,多年之后他能證明自己不笨,可當(dāng)時心里就像壓了一塊大石頭,“你真笨!”這三個字從自己父母口中說出來,孩子心里有多么難受!他想說:“實在對不起,我怎么這么笨呢?”
為人父母者,不知是否聽人說過這三個字,或者在心里對自己說過這三個字,如果你知道這三個字的份量,怎么忍心對自己的孩子說呢?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如今社會進入了競爭時代,孩子的父母也與時俱進,不再講究“溫良恭儉讓”了。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家長訴說一番,有的家長就問:“他打你沒有?”
“打了!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家長把敢不敢與人對打看作孩子有沒有競爭意識了,F(xiàn)實教育人們,太老實了容易受人欺負(fù),就得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反正不能吃虧!
照這樣的邏輯引申下去可就不妙了:別人打你,你就打別人;別人不講理,你敢不講理;別人偷你自行車,你就偷別人自行車;別人腐敗,你就腐敗……
這是什么樣的社會?這是什么樣的未來?你就準(zhǔn)備讓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活?你準(zhǔn)備讓孩子變成一個“占便宜沒夠、吃虧難愛”的人?
●媽媽求求你了
教育學(xué)家克勞蒂婭認(rèn)為: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shù)人生活在有連續(xù)性的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會受到上一代的極大影響,往往將父母用于我們身上的一套,紋絲不動地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獎懲便是一項傳統(tǒng)的工具。
先說懲。傳統(tǒng)教育中講究“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已被現(xiàn)代文明和公眾輿論所拋棄。國家法律也不允許父母再打罵孩子。
再說獎,F(xiàn)在家長一般用獎勵的辦法來教育孩子,為了讓孩子安靜一會兒,媽媽常說:“別說話,一會兒給你買冰淇淋!边@種方法也許當(dāng)時有效,用多了就會失靈。
其實孩子不需要賄賂,不需要用交換的方式使自己變成一個好孩子。從本性上講他們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孩子的好行為產(chǎn)生于他們自己的意愿。孩子只有在自覺的情況下,才能成為原則的遵守者。紀(jì)律約束應(yīng)當(dāng)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礎(chǔ)上。如果他們知道大人是尊重他們的,他們就會接受大人的領(lǐng)導(dǎo)和指導(dǎo)。
最怕出現(xiàn)這樣一種局面:獎勵不管用,懲罰不能使。孩子識破了大人的一切動機,軟硬不吃。家長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