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滾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說出這句最后通牒式的話來,想逼迫孩子就范。當然這話并不是當真的,只不過想以它來結(jié)束這場口舌之爭。
但是孩子沒法應對。他當然不想離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頭,便會顯出自己的軟弱,難道就這樣屈辱地留在家里?那還有什么自尊可言?
他當然要逞一回英雄!白呔妥!”就這樣真的離家出走了。
因此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不應該用這句話來要挾子女,迫其改過。孩子有錯,應該明確指出,即使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應該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慈愛和深情的關(guān)切,從而產(chǎn)生自強、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則,即使孩子一時屈服了,也于事無補。
再哭,讓狼把你叼走
大約是“狼來了”的故事廣為人知的緣故吧,有些父母至今還拿“狼”這張王牌來恐嚇孩子。諸如此類的話還有“再不聽話,把你送給要飯的”、“讓公安局來抓你”、“讓大夫來給你打針”等等。如此去恐嚇孩子,會給他的身心健康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嬰幼兒正處在身體機能迅速發(fā)展的時期,恐嚇會給孩子的精神帶來壓力,加劇內(nèi)心沖突,使其興奮和抑制失去平衡。長此以往,大腦皮質(zhì)對皮下中樞的調(diào)節(jié)能力降低,植物性神經(jīng)和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內(nèi)臟功能紊亂,容易誘發(fā)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
恐嚇還不利于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zhì)。父母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嚇孩子,可能會使他建立一條條件反射,對同類事物產(chǎn)生懼怕感,造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品質(zhì)。有的孩子常常夜里哭鬧,也與此有關(guān)。
恐嚇使孩子產(chǎn)生錯誤概念而不容忽視。在他眼中,狼、要飯的、公安局、大夫等概念都與恐懼相連,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糾正過來。
因此父母不能為圖省事而胡亂嚇唬孩子。
我沒本事
“我沒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頭禪。他們在和孩子交談時把自卑感表露無遺,這樣做是不妥當?shù)。被自卑感“傳染”的孩子,會認為“爸爸沒本事,我又能怎樣?”
教育專家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長誘發(fā)的。父母如果能堅定自信、樂觀向上,那么,孩子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
孩子的眼光常常會追逐社會現(xiàn)象,比如我們看到社會上有些人有特權(quán),而自己的父母沒有;有些人神通廣大,而自己的父母卻安守本分,便會對父母提出許多疑問。這時候,父母千萬不要用“我沒本事”來開始你們之間的談話。你應該用辯證的觀點去貶惡揚善,指引孩子踏上堅實的成才之路。
第38屆國際奧林匹克數(shù)學競賽金牌得主安金鵬,出身于河北武清縣一個貧苦家民的家庭,他有一位偉大的母親。
為了供他上學,母親賣了家里的毛驢,又四處借債為他攢足了學費。為了不讓他餓肚子,母親每個月都步行十多里路去批發(fā)一口袋方便面渣給他送去,他用的數(shù)學草稿紙也是母親從印刷廠要來的廢紙。他是天津一中惟一連素菜也吃不起的學生,是惟一沒用過肥皂的學生,衣服上打滿了補丁。
但是他從來沒有自卑過,因為他覺得母親是一位從不向苦難和厄運低頭的英雄。